◎ 莫尚和
為響應全球氣候變遷的能源轉型趨勢,馬政府時期便提出「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做為我國首個能源政策,到了蔡政府時期為使能源轉型符合2025非核家園(電業法第95條第1項)便提出「能源發展綱領」取代馬政府時期的能源政策。
雖非核家園條款因全民公投現已廢止,但賴政府仍持續進行核電廠的除役計畫,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呼籲全球須達成2050年淨零排碳才可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進而防止極端氣候、熱浪等天災。
目前政府仍持續推行核電廠的除役計畫,核三廠一號機於去年七月底停機。(資料照)
為回應國際社會,我國於2023年透過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訂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明訂我國於2050年應達成淨零排碳之目標,但卻未見政府有重新調整能源政策的想法。
在各地核災事件發生後,各國紛紛響應廢核活動,我國也不例外,日本在歷經福島電廠事件後,多年來持續以提升石化燃料來逐步降低核能的依賴,但由於國際情勢,岸田文雄於2021年發表第6次能源基本計畫時,希望2030年核能占比可達20至22%。
瑞士於2017年通過「是否同意能源法修正案」之全民公投,開始核電廠逐步除役計畫,為補足核能缺口提高化石燃料及進口電力作為替代方案,但從瑞士及其他國家氣候老年婦女協會控訴瑞士(VEREIN KLIMASENIORINNEN SCHWEIZ ANDOTHERS v. SWITZERLAND)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認為瑞士提高化石燃料是以犧牲永續政策的迫切需求為代價取得短期利益與解決短期顧慮,因此瑞士於去年底已向國會提出能源法修正案用以廢止除役計畫及替代方案。
德國於2000年開始廢核直至2023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但隨著明年國會大選的舉行,由基民盟與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將有望上台,因烏俄戰爭導致的高能源價格,聯盟黨主張核能仍應為電力結構之一部份,但卻未直接主張重啟核能。
義大利於1987年通過廢核公投成為全球史上第一個成功廢核的國家,成功廢核的原因歸功於天然氣占比的提升與能源進口,因石化燃料價格的高漲,2年前義大利政府曾想藉由重啟核電廠來降低石化燃料的使用,但當時的義大利人民反核情緒仍然高漲而否決該政策,直至2024年7月因義大利政府宣示終止義大利長達35年的廢核政策,預估於2035年可使核電廠商轉並規劃2050年核能最高可達22%。
我國若想達成減排目標,再生能源應提升為30至40%,圖為太陽光電。(資料照)
上述四個國家終止廢核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2050淨零排碳;2.烏俄戰爭導致石化燃料價格上漲;3.核融合技術的研發降低核廢物的處置難度。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若想達成1.5攝氏度的目標各國應於2030年減排達42%,我國目標卻設定為26至30%,由此可見政府對減排政策的研擬並無切合國際趨勢,若政府想達成自身目標,於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應穩定在50%,再生能源提升為30至40%,天然氣的部分5年之內大致可以完成,但再生能源於去年僅有將近17%與目標相差13至23%,由此可見,若政府依然堅持能源政策的方向,不只會使我國電價節節攀升,在國際上我國可能將因此被邊緣化。
(作者為法律相關工作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