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重華
台灣與巴基斯坦幾乎在相同時期啟動潛艦更新計畫,但選擇的路徑截然不同。巴基斯坦依靠中國技術援助,目前已接收首艘由中國建造的S20型潛艦;而台灣選擇自力建造,推動「潛艦國造」計畫,首艘國造潛艦「海鯤」於去年成功下水,進入測試階段,展現國防自主的決心與技術能力。然而,這一突破僅是開端,若後續預算無法穩定支持,不僅將延後「海鯤」的交艦時程,還可能導致國防戰力出現空檔,進一步削弱對中國的威懾能力。
我國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去年成功下水,進入測試階段,展現國防自主的決心與技術能力。(記者洪臣宏攝)
潛艦國造的進展與現況
「海鯤」的成功下水,標誌著台灣突破了長期以來在潛艦技術上的封鎖,證明我國具備建造高性能軍用潛艦的能力。相較於巴基斯坦依賴外援建造潛艦,台灣選擇走上一條艱難但自主的道路,這不僅是對國防科技能力的測試,更是對國家意志的考驗。
但潛艦從下水到全面服役尚需多項測試與完善,這需要穩定的資金與政策支持。近期,立法院因朝野分歧凍結了包括潛艦計畫在內的大筆國防預算,可能直接影響「海鯤」後續建造進度及配套武器系統的整合。若無法按時完成,恐將延長交艦時程,導致國防戰力空窗期,這對於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來說,將是一大風險。
潛艦的重要性與國防意義
潛艦作為不對稱作戰的重要一環,對於台灣這樣的海島國家至關重要。它們具備隱蔽性與強大的威懾能力,可在中國對台封鎖時突破敵方防線,維持戰略平衡。首艘「海鯤」的建造成功,為台灣未來潛艦量產奠定了基礎,但這只是起點,後續進一步的技術深化、戰術整合以及量產化需要大量的資源與支持。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依靠中國的支持,穩步推進潛艦建造計畫,這顯示出其在國防政策上的穩定性與一致性。台灣作為民主國家,政治多元本是優勢,但在國防議題上,若因內部分歧導致計畫延誤,不僅削弱我國自我防衛的能力,還可能影響國際盟友對我國的信任。
全民團結,朝野合作是關鍵
CNN專文指出,國防預算的穩定是國際社會判斷台灣防衛決心的關鍵之一。朝野政黨應超越黨派利益,認識到潛艦國造不僅是軍事計畫,更是國家安全的象徵。對於中國的軍事威脅,台灣無法期待任何外國全權承擔防禦責任,必須透過自主軍事建設來鞏固自我防衛的能力。
目前「海鯤」潛艦已初步展現成果,正是最關鍵的時刻,政治領袖與全體民眾必須以長遠眼光支持計畫的推進。任何預算凍結或計畫延誤,都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
朝野政黨應超越黨派利益,認識到潛艦國造不僅是軍事計畫,更是國家安全的象徵。對於中國的軍事威脅,台灣無法期待任何外國全權承擔防禦責任,必須透過自主軍事建設來鞏固自我防衛的能力。(記者王藝菘攝)
潛艦國造計畫不僅是台灣捍衛主權的重要措施,更是國防自主的象徵。「海鯤」的下水顯示台灣在技術與決心上的突破,但要完成這項龐大的工程,還需要全國人民的支持與朝野政黨的合作。
唯有團結一致,台灣才能向國際社會傳遞清晰訊號:我們不僅有能力捍衛自己,更有決心在壓力下持續強化國防,確保國家安全不會被任何威脅所動搖。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