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先生
2023年立法院通過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中的「排黑條款」,目的在於在台灣政壇中「排除」涉及重大犯罪的個人參選權,以確保公職人員的清廉與公權力的廉正。而在當時,國民黨和民眾黨及當年時代力量的部分立委,在此法案投票中竟表示「反對」或「棄權」,這引起了對其政治動機和責任意識的質疑。
從「法律」與「民主制度」的角度看,「排黑條款」旨在維護公共權力的清正廉潔。因為公職人員不僅負責資源的分配,也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對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力,因此,確保公權力不落入不當利用或犯罪人士手中,是保障民主運行的基石。但當某些政黨的立法委員在面對這一條款時,採取迴避或明顯反對的立場,反映出他們對選民利益與民主制度的偏離,甚至可能是出於維護某些既得利益者的考量,而非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選罷法中的「排黑條款」明定觸犯「黑金槍毒」等罪者終身不得參選,在台灣政壇中「排除」涉及重大犯罪的個人參選權,以確保公職人員的清廉與公權力的廉正。(資料照,記者田裕華攝)
國民黨及民眾黨及當年的時代力量面對「排黑條款」等濫權、修惡法案的行為,有以下幾個層面:
1. 背離改革承諾:某些政黨(第三勢力)過去高喊「反黑金」,但在實際投票中卻表現矛盾,背離了他們向選民作出的改革承諾。這種行為可能會削弱選民對他們的信任,以及對整個政治體系的信心。
2. 危害民主機制:立法機構理應通過審慎的程序審查和討論立法內容,以確保法案的質量和公正性。若在缺乏充分協商和討論的情況下,通過或修正重要法案,則有「國會濫權」之嫌,對立法程序的完整性構成威脅。
3. 破壞法治原則:藍白兩黨若聯手支持違憲法案,如刑法中新增的「藐視國會罪」等,這不但契合其改革口號,更可能損害權力分立原則,挑戰憲政體制的穩定性。
若2025年藍白再次聯手,刻意修惡「排黑條款」,將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應:
一、政治資源的腐化:假如修改後的條款對有黑歷史者放寬參選限制,政壇將可能重新出現以權謀私、黑金政治橫行的亂象,嚴重影響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社會的公平性。
二、損害選民利益:當違法犯罪者能通過選舉進入權力中心,選民的切身利益將遭受損失,因為這些領導者可能無法真正代表公共利益行事。
三、削弱國際聲譽:一旦台灣的民主制度出現重大瑕疵或倒退,會影響其在國際間的形象,損害其在民主國家行列的地位和影響力。
所以「維護現有法規」的作用,並「提高立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對台灣的長遠政治發展至關重要。選民也需保持警覺,審慎使用手中的選票,善用「選舉」及「罷免」的公民參政權,對任何威脅民主和法治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衡。
(作者為政治幕僚)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