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誠
1950年10月10日,毛澤東在這一天發表指示,要肅清「舊政府的殘餘勢力」、「特務」、「土匪」和其他「反革命份子」。
在接下來的整整一年裡,大整肅將連同土改,一起橫掃全國,無人可以逃避。
毛規定了一個大概的殺人指標,作為各地行動的依據。毛認為,應該殺掉總人口的千分之一。各地對殺人的情況進行統計後上報中央,中央有時會要求殺得更多。
毛指示:「在殺得不多的省份,應該大殺一批,絕不可停得太早」。
至1951年4月,全國已有五分之三的省份達到或超額完成了千分之一的殺人指標;貴州有千分之三的人口被消滅。任何人只要和舊政權有一點關係,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聯繫,也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薄一波在1952年秋天提到,這場整肅被殺者超過200萬人。此外,還有數百萬人被送進勞改營,更有數不清的人成了政治賤民。
原有的社會結構被政治仇恨撕裂,千百萬人被貼上「地主」、「富農」、「反革命」和「罪犯」的標籤,劃入「黑色階級」。這些「賤民」的政治身分將代代相傳,因此他們的子女仍將面臨各種指控和歧視,在學校裡受到老師的另眼相看,遭到同學的欺負,甚至在放學路上會受到共青團員的攻擊。
社會結構被政治仇恨撕裂,千百萬人被劃入「黑色階級」,政治身分代代相傳,且在批鬥大會上被唾罵,早在文革之前已上演。圖為文化大革命。(美聯社檔案照)
這些人還將成為日後歷次政治運動的鏢靶,被拉著遊街,或者在批鬥大會上接受眾人的唾罵。這樣的批鬥大會在1966年文革之前不下300次。讓他們活著,是為了以他們來警示眾人:如果有人膽敢與黨作對,這就是他們的下場。
那些在鎮壓運動中倖存下來的人,內心從此充滿了恐懼,因為一個人就算是清白的,也不一定能保住性命。在黨看來,錯殺幾個人根本無所謂。
因此,沒有人能確保自己不會被捲入其中,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這場運動最令人深感恐怖的地方。這場運動對正常的人際關係造成了顯著的破壞,之前的各種社會組織,如今已支離破碎,人們變得彼此孤立,互不信任。為了指控一個人,人們不得不出賣朋友,與家人反目。中國人之間的傳統溫情已經蕩然無存。
大家得到的教訓是:朋友越多越危險。人們開始嚐到被群體孤立的滋味,也感受到個人在國家權力面前是多麼渺小無助。
以上摘自馮客著「解放的悲劇」第五章「大整肅」。
中共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於2022年6月6號說,解放軍一旦攻入台灣,將殺光台獨,不留活口。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也於2022年八月說,解放台灣後,要「再教育」台灣人。
前中國駐法大使「戰狼」盧沙野曾說,解放台灣後,要「再教育」台灣人。(歐新社檔案照)
如果我們知道中共種種殘殺、迫害百姓的歷史,就該了解,胡錫進、盧沙野的講話不是嚇唬人。他們真的有那種殺人的狠心和犯意;因爲他們都是共產黨員,具有那樣的傳統、兇殘和訓練。
要避免我們陷入「被解放」的慘狀,請大家站出來,連署、罷免正在為解放軍開路的那些紅藍白立委。
(作者為聯電創辦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曹興誠臉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