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茜茜
臺灣與英國的交流歷史深厚,特別是在民主價值觀的基礎上,雙方建立了穩固的夥伴關係;英國國會議員柴萍恩(Sarah Champion)近期公開強調,臺灣與中國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並呼籲英國對臺灣的支持不應受到中方施壓限制,這番言論在國際間引起關注;面對中國持續對臺灣施壓以及在國際組織中的混淆視聽,臺灣與英國需在此基礎上深化合作,特別是在科技、經濟及國際事務上的戰略聯結,並採取有效反制措施共同對抗中國的威脅。
英國國會議員柴萍恩(Sarah Champion)近期公開強調,臺灣與中國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中央社,Sarah Champion提供)
臺英合作的歷史基石:民主與價值觀的連結
臺灣與英國的關係建立在共同的民主價值與法治基礎上;自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以來,英國對臺灣展現高度支持,特別是在國際參與、人權保障及經濟交流方面,雙方不僅在人員互訪、文化交流上日益緊密,且在科技創新、金融及醫療領域的合作逐年加強;柴萍恩多次訪臺的經驗,反映出英國國會對臺灣在區域穩定中的重要角色的高度重視,未來臺英關係可從民主國家間團結合作的歷史中汲取經驗,進一步鞏固雙邊夥伴基礎,特別是在面對專制威脅時的共同因應策略。
柴萍恩言論的國際影響:破除中共施壓的框架
柴萍恩公開將臺灣與中國定義為「兩個各自獨立的國家」,挑戰了中共對國際社會施壓的「一中原則」框架,其勇於發聲的立場為國際間的挺臺力量注入了新動能;此言論不僅再次突顯臺灣作為民主國家在全球的重要性,亦為其他國家及議會提供榜樣,鼓勵其對抗中國對臺灣的孤立策略;然而,這也反映出國際間對臺灣認識的不足,多數國會議員尚未完全意識到臺灣所面臨的複雜威脅;此情況下,臺灣須善用國際支持聲音,展現自身作為民主標竿的價值,以爭取更多實質援助與合作。
深化臺英合作的方向:科技創新與國防交流
面對中國對國際體系的滲透,臺灣與英國應在既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在科技、國防與經濟領域的聯結;柴萍恩提到人工智慧(AI)與永續能源是雙方合作的潛力領域,這不僅與英國當前政策方向契合,也能為臺灣帶來技術升級及經濟轉型的契機;同時,雙方應強化國防交流,包括資訊戰與網絡安全領域的合作,以應對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及對臺灣基礎設施的威脅;此外,透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架構,臺英亦可在經貿上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聯結。
聯手反制中國的策略:從國會倡議到國際聲援
臺英合作的另一重點在於共同反制中國對臺灣的國際孤立策略;柴萍恩強調,必須在國會層面積極發聲,向政府施壓以確保其政策對臺灣友好,同時凸顯臺海穩定對全球經濟的關鍵影響;此外,英國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中的角色,也可成為協助臺灣打破中國霸凌的重要籌碼;臺灣應加強對英國議會及媒體的溝通,提供準確資訊,並借助英國的國際影響力,確保自身議題持續受到重視,避免重蹈香港的覆轍。
英國會通過挺台動議「2758不涉台」,並敦促英國政府加強對台灣的支持。(法新社檔案照)
結語
臺灣與英國的關係深植於共同的民主價值及互補的經濟合作中,面對中國的持續威脅,柴萍恩呼籲臺英雙方需再進一步深化合作,並制定長期應對策略,從科技創新、經濟聯結到國際聲援,形成共同反制專制勢力的聯盟,守護臺灣的主權與安全。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