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
隨著川普再度入主白宮,美國對臺政策未來走向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提及川普上一任期對臺政策的失誤,並指出川普可能不再主動將臺灣作為談判籌碼,但對於習近平可能提出的相關要求仍需警惕。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去年來台會時任總統蔡英文。(圖由總統府提供)
葛來儀的言論不僅在國內外引起廣泛討論,也可能被有心人士放大操作成疑美論,加深民眾對美臺關係的疑慮;面對挑戰,臺灣政府應持續深化與美國的合作關係,透過穩健的外交戰略維持兩岸現狀及臺美友好。
川普上一任期的臺美關係教訓與啟示
川普於2016年首次當選美國總統時,曾一度試圖利用臺灣作為對北京的談判籌碼,他公開質疑「一中政策」的必要性,並試圖以此向中國施壓換取貿易利益;然而,這種策略不僅未達預期效果,反而迫使川普不得不在與習近平通話後重申支持「一中政策」,以修復美中關係;這段經歷凸顯出,試圖將臺灣作為談判籌碼,不僅無助於美國實現戰略利益,也可能損害臺美關係的穩定性;未來,臺灣需警惕類似操作,並持續強化臺美互信,避免被捲入美中博弈的風險。
川習再過招。川普第一任期曾將台灣作為談判籌碼,不僅無助於美國實現戰略利益,也可能損害台美關係的穩定性。(路透檔案照)
葛來儀言論對臺美關係的多重影響
葛來儀指出川普可能已吸取教訓,不會再主動以臺灣作為談判籌碼,這對臺美關係是正面訊號;然她同時提到,若習近平提出涉及臺灣的要求,川普仍可能做出策略性讓步,這意味著臺灣的地緣政治角色依舊敏感;此外,葛來儀提及中國內部經濟挑戰與軍隊問題,可能在短期內降低中國武力犯臺的風險;這些言論為國際社會理解臺海情勢提供了新的觀點,也提醒臺灣需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保持緊密合作以應對可能的突發狀況。
有心人士恐操作疑美論之風險
葛來儀提到部分中國學者認為,美國不會為臺灣付出血與財富,這種言論容易被有心人士操作成疑美論,加深國內外對美國承諾的懷疑;特別是在臺灣內部,若此類言論被不當解讀,可能削弱臺灣民眾對臺美關係的信心,進一步影響國內對外交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和學界應積極釐清事實,透過公開討論與資訊透明,破除不實傳言,並強調臺美合作的重要性及持續深化的基礎。
中國內部經濟挑戰與軍隊問題,降低犯台野心。圖為外廣東失業工人抗議事件增加,社會危機醞釀中。(路透檔案照)
政府深化臺美關係的戰略建議
未來,臺灣應透過多層面策略深化與美國的合作;首先,強化經濟連結,進一步推動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展現臺灣在美國經濟競爭力中的價值;其次,深化軍事與安全合作,增強美臺共同應對中國威脅的能力;再次,透過國際倡議強化民間外交,深化美國各界對臺灣的支持;此外,政府應持續向國內民眾釋放臺美關係穩定發展的訊息,凝聚社會共識,抵禦疑美論的影響;在面對挑戰時,唯有堅定國際合作,才能確保臺灣在全球格局中的穩健地位。
(作者為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