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宇
中共對臺軍事演習已成為一種慣常手段,每當兩岸關係出現緊張或臺灣有重大政治事件時,中國便會藉機展開軍事威嚇;然而,這些軍事行動並非單純的武力展示,而是伴隨著精心策劃的認知作戰,形成所謂的「文攻武嚇」策略,這種混合式的壓力不僅針對臺灣,也意在影響國際社會對臺海局勢的看法。
中共軍演不僅在軍事上展示中國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層面上對臺灣施壓,試圖動搖臺灣民眾的信心。圖為截至18日上午6點的過去24小時內,偵獲15架次共機、9艘共艦及4艘中國公務船於台海周邊活動,其中2架次逾越台灣海峽中線,持續襲擾我西南及東部空域。 (國防部提供)
近年來,中共的軍事演習規模和頻率不斷升級,從2022年8月的大規模環臺軍演,到2023年和2024年的「聯合利劍」系列演習,每次軍演都伴隨著強烈的政治訊息,這些演習不僅在軍事上展示中國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層面上對臺灣施壓,中共通過模擬攻臺、封鎖臺灣等軍事行動,試圖動搖臺灣民眾的信心,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傳達其對臺灣的主權主張。
與軍事演習同步進行的是中共的認知作戰,這種作戰方式主要通過散布假訊息、操縱社交媒體輿論、製作宣傳影片等手段來實現,例如,在軍演期間,中共會刻意製作並散布一些虛假的軍事行動影像,如「坐著那軍艦看花東」的短片,意圖製造共軍已登陸臺灣海岸的假象,同時,中共也會針對臺灣的能源安全、軍事防衛能力等關鍵議題散布不實訊息,試圖製造恐慌和不安。
面對中共對台文攻武嚇,國防部除密切監控中共軍事動態外,並加強對認知作戰的防範以穩定民心、軍心,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捍衛主權的決心。圖為國軍發布有備無患影片,並首度公布跟監共艦畫面。(國防部提供)
面對這種威脅,我國政府和軍方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國防部除了密切監控中共軍事動態外,也加強對認知作戰的防範以穩定民心、軍心,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捍衛主權的決心。此外,政府也加強與國際盟友的情報共享和戰略溝通,以更好地應對中共的文攻武嚇,臺灣社會需要提高媒體識讀能力,加強事實查核,以抵禦中共的認知作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作者為師大政研所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