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臺灣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

◎ 林清泉

《孫子兵法.九變》中有云:「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這句話揭示了備戰與應戰的哲理,強調戰爭的準備應以對敵威脅的清楚認識為基礎,而非等待敵人不來。

當前,我國面對來自中共的日益嚴峻軍事壓力,防衛策略日益強調「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這不僅是為了保護臺灣的主權與安全,也是為了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面對來自中共的軍事威脅,我國的防衛策略日益強調「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這是為了保護臺灣主權與安全,也是為了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圖為國軍「長泰19號操演」,士兵們分秒必爭,在地面直接畫起戰術。(資料照)面對來自中共的軍事威脅,我國的防衛策略日益強調「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這是為了保護臺灣主權與安全,也是為了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圖為國軍「長泰19號操演」,士兵們分秒必爭,在地面直接畫起戰術。(資料照)

「備戰不求戰」意味著臺灣需做好充足的軍事準備,以應對來自中共的軍事威脅。根據我國最新的防務報告指出,2024年度的國防預算已達到約5000億元新臺幣。如此巨額的預算並非為了挑起戰爭,更不是如中共所誣衊的「以武謀獨」,其目的在於明確傳遞一個訊息:臺灣並非任人揉捏的軟柿子,而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任何對臺灣的侵略行為都將付出高昂的代價,藉此嚇阻敵人侵略意圖

然而,備戰不僅是預防,還強調「應戰不避戰」當外來威脅變成現實時,必須毫不猶豫地應對,捍衛國土與主權。這一原則強調,防衛不僅是軍隊的責任,更是每位公民的義務臺灣的防衛體系強調全民國防,每位國民都應具備基本的防衛素養,並為國家安全作出貢獻

臺灣在加強傳統軍事力量的同時,也注重提升全國的防衛意識。全民國防的概念讓國民在面臨威脅時,能夠積極參與防衛行動,提供社會穩定的力量。這不僅是一種軍事手段,更是一種凝聚全體國民共同抵禦外來壓力的強大社會動能。

總結來看,臺灣的「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策略是一項深思熟慮且具有遠見的防衛政策。它不僅是對當前威脅的最佳回應,也是維護區域與全球穩定的必要舉措。

面對中共日益強硬的軍事壓力,臺灣需要繼續秉持這一原則,保護和平的底線,並為未來的挑戰做好充分準備。透過穩定的軍事力量與全民防衛的理念,臺灣將能夠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保持獨立、自由與和平的價值。

(作者為大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