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社會安定 一定要善經濟

◎吳建良

為期兩天的第九屆慈濟論壇於十二月七日傍晚圓滿落幕。筆者全程參與本屆論壇,其以「善經濟:永續、均富、共善」為主題,邀請全球相關領域學者與實踐者交流分享。

包括華碩科技施崇棠先生等多位產學重量級人士均發表專題演講。施崇棠並推崇善經濟的理念與實踐。

哈佛學者、新加坡及香港企業家等廿多人拜見證嚴上人。上人細細聆聽大家參與論壇的心得。(慈濟基金會提供)哈佛學者、新加坡及香港企業家等廿多人拜見證嚴上人。上人細細聆聽大家參與論壇的心得。(慈濟基金會提供)

論壇結束後,哈佛學者韋傑夫、新加坡企業家、香港企業家等廿多位代表於隔日前往花蓮,參訪靜思精舍並拜見證嚴上人,上人細細聆聽他們參與論壇的心得,並對眾開示勉勵。以下即為開示全文精要:

唯有善 才能均衡富有

各位都是社會的菁英,也是在企業界的翹楚,我很佩服大家。最開心的是聽到「善經濟」。多年前我跟何(日生)居士說,要讓社會人間真正富有安定,一定要善經濟。這不是為了追求自己富有,而是要均衡的富有。

「善經濟」就是人人都生活得安安穩穩,社會才能真正平安。道理看似簡單,但是內涵很豐富。如果不知其中道理,只會在一加一等於二的表面計算而已。人間生活的目的在哪裡?價值在哪裡?難道只是在算數字嗎?

有一次,我們辛巴威的慈濟人回來,他拿了一張鈔票給我,我問:「這是什麼?怎麼那麼多圓圈圓圈。」他說:「師父,這張鈔票只能買兩條香蕉。」五百億辛幣,兩條香蕉。我感觸很深,一直感覺到數字本身沒有價值,價錢無法代表價值,真正的價值是「愛」。心中有愛,不被數字染著扣住了心,我們的心才會很平靜,而且天天都很快樂。

富有善心 真誠愛助人

期待天下平安,做生意的彼此競爭,往往演變成人間的戰爭。競爭,就是社會人間企業家在競爭利益時,容易變成人心不平和,一直到後來演變成政治的戰爭,這都是對人沒有益處;我們假如能心態轉向,了解生活平安就是福,珍惜能平安的人生,該怎麼做呢?那就是要「善,善經濟」。不是追求錢多多的經濟,而是善心。我富有善心,這就是「善經濟」。

只要富有愛心,哪怕只有十塊錢,我也願意捐一塊錢。我每一次拿到窮人捐的錢就覺得好有價值。富有的人捐錢給我,假如一億,我還是要問做什麼用?總是,愛的能量不在金額多少,要看他的誠意多少。假如捐款是為求福報,求回報,這樣就失去根本的價值。

總而言之,人世間的「善經濟」內涵道理很深,對每一個人都很寶貴,只要各位用一點心去行「善經濟」,弘揚「善經濟」的價值觀,就能做無量數的好事。做了好事,助人為快樂之本,你會發現自己天天快樂、天天輕鬆、心很安,相信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時間總是這樣過,我期待你們每一位都是社會上的「善經濟」菩薩。有了你們的愛心付出,應該窮困人會更減少,而且得福的人會更多。

「竹筒歲月」就是善經濟

我們在緬甸,曾經接受慈濟幫助過的人,每天要煮飯的時候,就從量好米的鍋子裡,抓一把起來,放進塑膠罐(米撲滿)內;一個月後,罐子滿了就捐出來,去幫助沒有米吃的人。這些一把一把的米累積起來,可以養一個四口之家。煮飯之前,從鍋子抓一把米放進塑膠罐,一千戶這樣做,就可以幫助幾百戶的人家,這就是點滴累積的力量。

慈濟當初是從五毛錢開始的,那時候她們(三十位家庭主婦)一天存五毛錢,就等於每月捐十五塊錢。我堅持要她們每天存,天天節約一下五毛錢,不影響每個家庭的生活,但是可以幫助人,這就是「善經濟」的精神。每天發善心、擴大善心,這就是「善經濟」。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