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欽
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最終擊敗日本得到冠軍,獲得全民的一致讚賞。而這一切,除球員的努力外,教練團的調度與完整的情蒐,亦功不可沒。而為使此成功模式延續,是否也該學習日本,成立專責國家代表隊組訓之公司,就值思考。
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擊敗日本奪冠,振奮人心。(資料照)
在國際棒壇,尚未開放職業球員參加賽事的時代,日本的職業與業餘棒球,即所謂社會人球隊,乃涇渭分明、互不干涉。而於開放職業球員參賽,尤其是2000年的雪梨奧運後,原本被認為等級僅次美國的日本棒球隊,其成績似無法反應在國際重要賽事。
雖於2006、2009年的棒球經典賽,日本皆拿冠軍,但於2013年,不僅八強賽與台灣纏鬥至延長賽才驚險獲勝,更於四強賽遭波多黎各擊敗。故為重返世界第一的榮耀,也為讓國家隊組訓能長期與體制化,就於2014年底,成立日本棒球公司為專責,並以侍ジャパン,即日本武士來稱呼國家隊。
日本武士隊去年已夢幻陣容出戰經典賽,7戰全勝,寫下賽史第二支以不敗之姿奪冠的球隊。(美聯社檔案照)
而從層級最高賽事,如經典賽、12強或奧運到各級棒球之組訓,皆由日本棒球公司主導,即以職業棒球的雄厚基礎,來帶動下級棒球的整體提升。故無論何層級的國家代表隊,皆以日本武士為名,一方面可使球員產生榮譽感,更可經由職業球隊較為豐沛的資源,來對各級棒球為技術,甚至是資金的輸出。同時因公司化之故,就可將日本武士的商標、著作權等為販售,既可為國家隊比賽、訓練等等之財源挹注,也可經由授權商品的販賣,而使國民對於代表隊,產生更大的向心與凝聚力。
故將國家隊公司化,就可使組訓工作常態、常規與專職化,致可免於臨時徵召不順之困,似為我國可以學習的對象。惟日本能走到今天,也是經過近二十年,職業與業餘棒壇相互磨合所致,而如今,雖已統合,但從公司的資金全由十二支球團所支出,就可看出日本職棒界因資源與財力雄厚,致全面掌控營運之態勢。
台灣的六支職棒隊,規模遠遠不如日本球團。圖為今年台灣大賽兄弟對統一滿場球迷進場觀賽。(記者王藝菘攝)
而台灣的六支職棒隊,不管在人力、財力或規模等等,皆遠遠不如日本球團,且在自身經營,可能已備感辛苦與壓力下,是否能有餘力來支助專責的公司成立,這本身就會有疑問。又在專屬公司成立後,棒協的地位,如何調整與定位,恐也會是個難題。
(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