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學院
沈伯洋院長說,藍白想強推的財劃法版本之所以會被稱為「惡法」,是因為未來會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產生影響,甚至將影響整體國家防衛能力。沈伯洋院長說,藍白想強推的財劃法版本如通過,將讓中國見縫插針。 (取自貼文)
●爭議從哪開始的
過去財劃法最大的問題是城鄉差距。各個城市分配不均,因此以前著重的重點是「是否要縮小城鄉差距」。
但藍白提出來的財劃法完全與此無關。沈伯洋說:「他們提出的財劃法是要從中央『挖』更多的錢到地方政府,但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已有盈餘。」
財劃法的最大爭議,是這一政策可能從中央挪走大約六千億。這將影響整體預算,尤其是中央政府的運作和國防支出。
我們要面臨的可能就是:檯面上的政策預算砍半。
●財劃法通過的最大受害者:國防領域被削弱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總預算結構。台灣總預算大約是三兆,但真正能夠動用的只有約一兆。若中央要將六千億撥給地方,相當於被挖走預算的一半。
這將產生什麼影響?影響國防、教育、社會福利等領域。但當然沒人敢砍社會福利或教育的預算,那國防預算將成為最大受害者。
國防預算分成三塊:
1.人員維持費(例軍人薪資)
2.作業維持費(燃料、彈藥、裝備保養等)
3.軍事投資(如購買武器、戰車、飛彈等)
假設財劃法通過,人事維持費或許不會被砍預算,但作業維持跟軍事投資一定大受影響:
◆作業維持費:因無法購買基本的軍事物資,失去基本作戰能力,成為「無彈可打、無油可跑」的軍隊,進而削弱國防。
◆軍事投資:將影響已經與國外簽訂的武器採購合約,例如跟美國買一些魚叉飛彈、M1A2T坦克、無人機等,將面臨無法按期支付款項、軍備不能更新,更使得台灣無法繼續自研自製國造潛艦。
●國際關係被毀:違約可能動搖台灣與盟友間的信任
這將造成台灣無法應對中國的挑釁與威脅。中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台灣的軍事實力若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中國想侵略是輕而易舉。
此外,付不出武器採購合約,會損害台灣在國際上的信譽。剛當選的美國總統川普在商言商,可能更注重台灣是否具備履約能力。(歐新社檔案照)
眾所皆知,剛當選的美國總統川普在商言商,可能更注重台灣是否具備履約能力。若台灣因財劃法削減預算無法履行合約,我們將失去美國的信任。
台美關係一旦動搖,誰最開心?中國。
中國勢必見縫插針,利用這樣的困境發起更大量的疑美論 ,進一步削弱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其他國家對台灣的支持也有可能動搖,台灣的國際處境將更加艱難。
台灣防禦協會理事長陳彥廷就比喻:「目前藍白強推的財劃法,就類似你有兩間公司,子公司要求母公司提供更多資源,但你卻不能要求子公司承擔更多責任。這樣的做法在商業經營中就非常不合理的。」
同樣地,在國家財政中也是不符合邏輯。
何況,財劃法僅強調將資金從中央移至地方,但未提出具體的執行方案或監管機制,要如何避免這些錢被濫用?
●沒有足夠資源及時應對衝突
烏俄戰爭明擺著一個事實:即便是歐美國家,戰爭爆發後,彈藥儲備和生產能力都無法應對長時間的消耗。
台灣也一樣。若台海發生衝突,彈藥和無人機的消耗量也將超出預期。國防預算需要長期規劃和儲備,避免在突發戰爭中處於無彈可打的窘境。
例如,中國灰色地帶作戰日益增多的情況下,海巡需要更多的資源來應對海上偷渡與潛入。但現實是預算限制,使海巡面臨設備不足的困境,這不僅影響國防,還可能讓中國的灰色地帶行為加劇。
海巡在偵搜最常用的手段是靠雷達,但雷達存有盲點,對於例如橡皮艇或玻璃纖維小艇,因這類小艇反射面積小、金屬成分少,就難以偵測。即使在岸邊部署監視設備,也無法完全彌補這些漏洞,這些都需要長期的規劃與預算討論。
撲馬說:「這是財劃法最可怕的地方。維持費沒有了,連出去要偵查可能都做不到。」
●積極展現「想保衛自己的國家」的意志
台灣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去加入供應鏈,不是只有晶片。例如,海上運輸主動去提供服務,尤其台灣是海島國家,有能力經營貿易或提供運輸服務的服務業者一定很多。
這部分就能增強大型戰災時的後勤物資補給,更可以減輕軍方的壓力。撲馬強調:「我們在這塊的討論有多少,也更能證明我們有在準備。」
無論是充實軍備、或積極加入供應鏈、或讓國際知道「我們非常想捍衛台灣」,才能讓建立盟友關係。
台灣希望爭取更多國際支持,必須在國際上加強宣傳,讓外界了解台灣的防衛準備與決心。
這不是只有政府能做,民間力量的協助也很重要,如參與國際組織、發聲宣傳等,具體讓所有的人知道:「#我們台灣人的意志是長什麼模樣」。
#黑熊學院
#直播筆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黑熊學院臉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