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喬琪
貴報今年11月5日報導:69%的美國人認為,總統大選是重要壓力來源。台灣的總統大選是否有壓力,衆說紛紜,尚無調查還不知道,但是最近在診間偶爾會有人擔心說,美國新任總統對於我們國家的影響。的確,雖然美國人選出他們的新任總統是美國人的家務事,但是美國的政局影響世界,不得不令人擔心,新任美國總統對台灣的外交政策會有甚麼變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台美關係會有甚麼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法新社資料照)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做為美國的長期盟友,台灣人對於美國總統有一定的期待,但是也感受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倘若將美國總統與台灣的關係,從傷害到友善依序排列,可以看到台灣與美國的關係的本質。
對台灣傷害最深的是尼克森總統(任期1969-1974),他聽信國務卿季辛吉聯中制俄的諂媚政策,逢迎中國,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一中原則」,完全讓中國擺佈而棄台灣於不顧。1971年開始與中國建立關係,先導致台灣退出聯合國而陷入外交困境,然後在卡特總統(任期1977–1981)的任內1979年正式斷交。這是美國歷任總統中對台灣最嚴重傷害的兩位。
歷史上第一位訪問台灣的美國在任總統,是艾森豪總統(任期1953–1961)。他在1960年6月中旬,八二三砲戰最危險的時候,親自訪問台灣,這樣的情誼至今令人懷念。
在台灣關係法的架構下,從卡特總統以降的歷任美國總統都遵循「一中政策」,與台灣維持緊密的非官方的外交關係,但是同時與中國也有密切來往,一直到川普總統(第一任任期2017-2021)對中國實施高關稅政策,延續到拜登總統至今。
美國前總統雷根主政時期對台灣極為友善。(維基共享)
其中的例外是雷根總統(任期1981-1989),他對台灣極為友善,在任職總統前曾經兩度訪台,而在卡特總統主導台美斷交後繼任美國總統,發揮很大的安定作用。重要的是,雷根總統極不認同尼克森總統與卡特總統的聯中制俄政策,反對共產制度的政策明確,最後甚至導致蘇聯共產政權瓦解。除了「台灣關係法」之外,雷根總統更加入「六項保證」,確保台灣的安全。
另外,柯林頓總統(任期1993-2001)在1996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背景下,中國為了阻止李登輝在台灣總統的選舉連任,以武力威懾台灣舉行軍事演習,在台海危機中,緊急調動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協防台灣。
總而言之,雖然國際外交政策是動態性的,但美國是傳統高舉民主、自由與人權價值的國家,與所屬黨派無關,只要美國總統的反共產主義、反中的態度堅定,台美關係就能夠穩定發展,永遠是台灣的盟友。
川普總統的第二次任期中,台美關係會有甚麼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