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 只有「抗中護台」,沒有「親美和中」

◎ 康駿銘

隨著川普再度勝選美國總統,在距離正式上任的兩個月期間,川普新閣員正在陸續公布,也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

從目前已確定的名單所見,盧比歐(Macro Rubio)、瓦爾茲(Mike Waltz)、赫格斯(Pete Hegseth)、史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分別獲任命為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部長、駐聯合國大使,這份名字相對陌生、甚或出乎外界意料的名單,不但反映川普重用中生代的人物,有意為美國培育下一批的政治新星,而且儘管他們在對烏克蘭立場上並不一致,但在對中立場上則是相當的強硬。實際上,美國國會在對抗中國的立場上遠比我們自己國會堅定和一致。

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盧比歐強烈反共,意味川普新政府的對中強硬政策,可能不會僅限於關稅和貿易領域。(法新社檔案照)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盧比歐強烈反共,意味川普新政府的對中強硬政策,可能不會僅限於關稅和貿易領域。(法新社檔案照)

筆者認為,美中的戰場很可能重返香港議題之上。不論是香港經貿辦的問題、黎智英及其他政治起訴案、港版國安法及廿三條立法等,美國早就有足夠的法律工具和民意基礎來實施更大規模的制裁措施,遑論盧比歐等皆極為熟悉和重視香港的情況。而且,相較台灣議題,國際對香港議題的立場更為一致與積極,是美國與盟友共同抗中的理想切入點。

川普透過這些人選擺出了強硬的姿態,要中國主動妥協、讓步,來換取與美國對話的機會。不過,中國一直操弄民族仇恨情緒、實行戰狼外交的同時,實際上也壓縮了自己妥協、退讓的空間。習近平把政治權力與扭曲的民族主義綑綁在一起,以煽動民族情緒轉移經濟危機的視線,難以看出在涉港、台議題上有退讓的餘地,衝突螺旋也將持續上升。

自由開講》 只有「抗中護台」,沒有「親美和中」相較台灣議題,未來美中的戰場很可能重返香港議題之上。圖為香港「佔中」示威活動。(法新社檔案照)

然而,外交戰只會是當中的一環,相信兩國未來在經貿、法律、科技、資訊,乃至軍事等各個層面的衝突,將接踵而來。

換言之,在美中越見壁壘分明的局勢中,所謂「親美和中」這種企圖左右逢源的路線,並不現實,自由民主與獨裁極權之間,只能選一邊。台灣真正所謂「押錯寶」的人,一直就只有親中媚敵的藍白勢力而已。我們的選票和鈔票,都將決定台灣未來是要與美國一起抗中,還是與中國一起被全世界圍毆。

(作者是台灣基進國際部專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