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堯
隨著全球海洋權益與安全形勢日益複雜,海巡力量的角色愈發重要。美國與台灣作為亞太地區的關鍵國家,其海巡預算的分配與運用,反映出各自的戰略重點與應對挑戰的態度,本文將對比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與台灣海巡署的預算,探討台灣海巡可從美國經驗中學習與借鏡之處。
USCG「史特拉頓號」去年與新加坡、印尼艦艇進行演習。(翻攝美國海岸防衛隊官網)
一、 美國海岸警衛隊2025財政年度預算概覽
根據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的2025財政年度預算,總請求達138億美元,其中123億美元為可自由支配經費。其預算重點如下:
(1) 建構未來海岸警衛隊:投資於離岸巡邏艦(Offshore Patrol Cutter)、水道商業巡邏艦(Waterways Commerce Cutter,WCC)及MH-60T直升機隊,提升艦隊現代化。
(2) 強化C5ISR能力:加強指揮、控制、通訊、電腦、情報、監視及偵察能力,確保海上任務的高效執行。
(3) 提升艦隊資產與運營:確保新購資產的運營與維護資金充足,維持艦隊戰備狀態。
(4) 增強海事社群支持:加強犯罪調查能力,改革海員資格認證計畫,應對海事安全與犯罪挑戰。
(5) 擴大印太地區影響力:投入2.63億美元,增強在印太地區的持續存在與多元互動,從偶發性部署轉向持久性駐紮。
二、 台灣海巡署113年度預算概述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發布的113年度預算,雖約為253億新台幣,但扣除人事基本維持、廳舍建修、籌建海巡遠洋巡護船發展、艦艇碼頭強化等項目,真正能夠運用投入運用的可能不到12億,主要聚焦於:
我國海巡署安平級巡防艦「成功艦」,2022年成功發射鎮海火箭彈。(資料照,記者涂鉅旻攝)
(1) 海域治安維護:加強情報網絡建設,運用先進科技提升偵查能力,有效打擊跨境犯罪與非法入境活動。
(2) 漁權保護:透過靈活部署與勤務調度,增強重要海域的巡防,打擊非法捕漁與盜採海砂行為,保障漁民權益與海洋生態。
(3) 救生救難:提升救援能力,結合科技輔助系統,加快救援速度,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在南沙太平島等關鍵區域。
(4) 海洋事務與保育:推動海洋教育與科研,提升國民海洋意識,加強海洋資源的保育與永續利用。
(5) 現代化與資源補充:籌建新型海巡艦艇,更新老舊設備,提升資通訊安全防護,強化岸基設施以支持海巡任務。
三、 美、台預算對比與差異分析
(1) 總預算規模:(美海巡現員約為40,000人,台灣海巡署約為113年10月底現有員額11,865人)
1. 美國:138億美元(以11/14美元匯率計算,約為449,7億新台幣),反映其全球部署、多任務海上力量的規模。
2. 台灣:約為253億新台幣,預算規模相對較小,主要集中於地區性海域的維護與管理。
(2) 資源分配重點:
1. 美國:強調未來艦隊建設、科技投入及國際存在,特別是在印太地區的持久部署,顯示其全球戰略布局。
2. 台灣:注重本地海域的治安維護、漁權保護與救援能力,應對地區性海洋權益與安全挑戰。
(3) 科技與現代化投入:
1. 美國:大幅投資於C5ISR技術、先進監視系統及艦艇現代化,確保海巡力量具備高效的指揮控制與情報偵察能力。
2. 台灣:雖也關注科技應用,如動態車牌辨識系統與船舶影像分析技術,但資源有限,需精準選擇關鍵技術投資。
(4) 國際合作與存在:
1. 美國:透過巨額預算加強在印太地區的持續存在,與盟友國家進行多層次合作,構建區域安全網絡。
2. 台灣:努力推動國際合作,如深化與日本、菲律賓等國的關係,但受限於預算,需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進行戰略布局。
(5) 台灣海巡署可借鏡學習與參考方向
1. 優化資金投入:參考美國的資金分配策略,將有限的預算有效投入關鍵領域,如艦艇現代化、先進監視技術與資訊系統建設,提升整體作戰效能。
2. 增強持續性存在:在資源允許下,增強在關鍵地區的持續存在,如南海重要海域,透過定期巡邏與國際合作,提升威懾力與影響力。
3. 推動科技創新: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資,特別是在自動化監視系統、
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支援方面,提升海巡效率,在有限資源下實現作戰效能最大化。
4. 強化人力資源培育:借鑒美國專業人才培養經驗,建立完善的教育訓練體系,培育具多元技能的海巡人員,提升作業能力與應變速度。
5. 深化國際合作:擴大與友邦的聯合演習與情報共享,特別在打擊跨國犯罪與海上救援,形成有效的多國協同機制,提升區域安全。
「吉安艦」在海上測試的英姿。(海巡署提供)
四、 美台海巡未來合作的潛力領域
(1) 資訊與偵查技術合作(C5ISR):
1. 美國海巡:強調C5ISR能力的提升,包括信息、通信、電腦、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
2. 台灣海巡:投入資通訊安全、防護系統建置,以及船舶影像辨識分析系統的研發。
3. 合作建議:雙方可以在C5ISR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上展開,包括共同研發先進的監控系統、資訊共享平台以及網路安全防護技術,提升雙方的情報蒐集與分析能力。
(2) 艦艇與裝備現代化:
1. 美國海巡:大量投資於新型離岸巡邏艦(Offshore Patrol Cutters)、水道商業艦(Waterways Commerce Cutters)及MH-60T直升機機隊。
2. 台灣海巡:持續籌建新型巡防艦艇及多功能艇,並提升艦艇維護與現代
化。
3. 合作建議:美台可在艦艇設計、建造技術及裝備供應鏈上進行合作,甚至考慮共同研發或共享部分艦艇設計與製造技術,以縮短現代化進程並降低成本。
(3) 人員培訓與專業發展:
1. 美國海巡:擁有完善的培訓計畫,涵蓋專業技能與領導能力的提升。
2. 台灣海巡:強調海巡人員的教育訓練及專業職能培育。
3. 合作建議:雙方可以舉辦聯合訓練營、專業研討會及交流計畫,提升海巡人員在跨國合作、救援行動及現代科技應用上的能力。
(4) 搜索與救援(SAR)合作:
1. 美國海巡:具備全球範圍內的搜索與救援能力。
2. 台灣海巡:致力於提升救生救難能量,運用科技提升救援效率。
3. 合作建議:建立聯合搜索與救援機制,分享最佳實務與救援技術,並在緊急情況下進行共同救援行動,提升區域內的救援能力。
(5) 反恐與跨境犯罪打擊:
1. 美國海巡:強化反恐、防槍械及毒品犯罪的打擊能力。
2. 台灣海巡:提升跨境犯罪打擊與情報交換能力。
3. 合作建議:建立情報共享協議,合作進行跨境犯罪調查與打擊行動,並共同研發反恐技術與策略。
五、 結語
美國與台灣海巡在預算分配與運用上展現不同的戰略重點,美國著眼全球布局與高端科技投入,台灣則專注地區性海域的安全與資源保護;台灣海巡署可從美國經驗中汲取資源優化、科技創新及國際合作的啟示,在面對來自中國的灰區行動襲擾,應審慎思考如何在有限預算下最大化提升自身能力,確保國家海洋權益與安全不受挑戰。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博士生海洋實務工作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