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湧恩
全球的危機
不當使用手機對兒少精神健康和校園學習的危害,早已是全球關注焦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七分之一的國家立法在校禁用手機。美國公共衛生局則提出社交媒體造成兒少精神健康危機的警示。身為精神科醫師,盼見立法在校禁用手機。
英國教育部2024年2月頒布最新指引,要求各級學校擬定辦法,禁止學生在校上課時使用手機。圖為英國小學課堂示意圖。(法新社檔案照)
認知資源誤用
人類專注力和工作記憶的演化,跟不上設定目標的認知能力。研究發現無關的網路訊息刺激,會導致分心二十分鐘。在資訊採集的時代,我們需要學習有效分配認知資源。但正因為手機是獲得資訊的捷徑,大腦容易誤會在課堂中採集資訊的成本遠高於使用手機。一機在手,看似既能查詢資料又具娛樂效果,實則拋棄課堂學習歷程。
加拿大安大略省2024年4月宣布,小學生在校全天禁用手機,國高中生上課期間也禁用手機,將從9月起實施。示意圖。(路透檔案照)
負面精神健康影響
使用手機不一定會沈迷,但有諸多證據顯示學生過度使用手機導致的健康危害:犧牲睡眠、網路霸凌、暴露於負面內容、不恰當的社交比較,最後可能導致憂鬱、焦慮、飲食疾患、自我傷害等後果。美國公共衛生局表示「兒少的童年和發展是正在進行式...我們正經歷全國性的兒少精神健康危機」。我們必須及時採取行動。
校園禁用手機的研究
國外校園禁用手機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除了部分研究追蹤時間過短,或像瑞典長期耕耘校園科技應用,使得禁用效果不突出之外,英國已發現校園禁用手機政策對學習弱勢的學生有所助益,西班牙也發現禁用手機與學業成就相關,且降低校園霸凌。
我們可以怎麼做?
學生和家長可以建立使用手機的原則,安排無科技產品的親子相處時間,若手機已造成問題則即時求助。科技公司需負起企業社會責任。政府可以與教育專家討論,制定明確政策,以免被誤會看似自由、實則無為,讓校方無所適從。
新世代的大腦健康不能等
早期介入的政策擬定,或可在少子化時代,減少暴露傷害。期盼孩子能在健康環境中發展,讓自律帶來自由,活出充盈人生。
(作者為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