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
繼8月23日蒞金主持「八二三炮戰勝利66週年」典禮後,總統今天再親赴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勝利75週年」相關活動。
金門古寧頭戰役七十五週年紀念日,國防部邀請二十位參戰官兵返回金門參加古寧頭戰役七十五週年追思祭悼典禮,金防部指揮官李定中(右)中將親往機場迎接。(記者吳正庭攝)
75年前國軍在中國大陸兵敗如山倒,當年10月15日解放軍第10兵團發起攻打國民政府經營多年的廈門,想不到2天國軍就潰敗,當時的指揮官湯恩伯甚至在部隊未潰前就逃到海上。當時的戰況是國軍轉進太快,解放軍追趕不及,故解放軍的口號是「不怕國軍守,就怕國軍走」,意在殲滅有生戰力,即把金門當作跳板,接著進軍台灣,結束國共內戰。
自古金廈毗鄰並稱,廈門工事堅固如此都唾手可得,金門自不在話下。解放軍前敵指揮官葉飛戰前二天在廈門老虎洞宴請地方仕紳時,指著餐桌的一盤肉說:「金門就是這盤中的一塊肉,我想什麼時候夾就能夾」,其驕妄可知但有所本。
問題在解放軍都是旱鴨子,沒有海戰經驗,對潮汐、海象、風向十分陌生,徵用民船也不足,船運三團兵力未能在預定地點登陸,然後因退潮船隻全數擱淺,後續第二波、第三波援軍無法增運,也沒法建立師級指揮機制。
反觀守軍廿二兵團李良榮軍裝備簡陋不堪,連軍服都不足。胡璉十二兵團兩個軍在開戰前夕搶先登陸接防。好巧不巧:1、戍守古寧頭一線的是孫立人訓練的精銳青年軍21師;2、解放軍登陸前幾小時,李良榮所屬部隊在此地反登陸演習;3、有一部戰車拋錨,兩部戰車守護,登陸敵軍如入虎口。
結果是登陸解放軍全殲或俘虜,世稱「古寧頭大捷」。對此戰役解放軍敗因就是毛澤東的評語:「驕傲、輕敵」。
此役讓國軍穩住了陣腳,怪不得老蔣接獲戰報時喜極而泣,他甚至說:「有十二兵團就有台灣,有台灣就有中華民國」。在戰史上「古寧頭戰役」在台海保衛戰的重要性超過「八二三炮戰」,因為在1958年時,「中美防禦條約」已簽訂,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其時解放軍海軍沒有能力渡海攻台。
後來百戰名將胡璉只幹到陸軍副總司令就被投閒置散,或曰功高震主,或曰桀驁不遜,另一抗日名將薛岳過世時留下一句遺言:蔣總統「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可為註腳。
胡璉死後埋葬於金門—廈門之間水域,遺言:「長眠海域,魂護台澎」,與俞大維葬於太武山前、料羅灣外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台灣人民永遠要記得他們為國家,為這塊土地做過的事。
古寧頭戰役的教訓是:1戰爭無情,和平無價;2惟有實力才有機會追求勝利,因而有機會獲得和平。
希望國人共體斯旨,二者不能偏廢,藍綠以此建立共識,共同面對來自中共的挑戰。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