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芳
面對強颱「山陀兒」的襲擊,全台22縣市宣布停班停課,這樣的決定本應是基於防災考量,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然而,卻出現一些縣市,即便未在警戒區內,也加入了放假行列,結果造成了臉書上出現大量網友發文,相約去唱歌的奇特景象。
當颱風來襲,地方政府必須依據氣象預報、專業判斷和實際情勢,作出是否停班停課的決定。然而,部分縣市在未列入警報範圍也宣布放假,或許是出於萬一不放假會被指責的心態,或者是怕承擔萬一風勢變大而未提前防範的政治責任。這樣的決策看似為了保護市民,但實際上卻可能加深社會資源的浪費,並為社會帶來不必要的混亂。
特別是這次離颱風最遠的北北基桃四縣市,在颱風未進入警戒範圍仍選擇跟進放假,雖然讓許多學生及上班族賺得一天颱風假的小確幸,不過環境部長彭啓明在2019年曾說:「放一天颱風假,讓台灣整體經濟瞬間蒸發200億元,就算百貨公司、KTV等特定產業因此而生意會變好,但受惠產業所多出來的業績,絕無法平衡整體產業所付出的高額損失。」故在快樂放假的背後,我們所要共同承擔的是巨額經濟損失。
圖由左至右依序為,基隆市長謝國樑、新北市長侯友宜、台北市長蔣萬安與桃園市長張善政。(資料照)
由於台灣地形關係,遇到強烈颱風這等大型天然災害時,有提前預防及避難的必要,但颱風要到2日深夜之後甚至是3日才會影響到北部,北北基桃卻做出停班停課的決定,美其名是預先防範,實則是為了討好市民而選擇放假。
地方縣市首長在面對颱風這類天然災害時,在颱風假及經濟損失之間左右為難,但應該要有勇氣在數據不足以支撐放假決策時做出合理選擇,而不是因政治壓力或社會輿論而隨波逐流、為了避免指責而進行「保守性決策」。唯有如此,才能展現出真正負責任的領導風範,避免淪為「鄉愿市長」,讓民眾對政府的防災能力產生更深的信任感。
(作者為臺師大大傳所研究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