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用「魔法」打敗「魔法」,柯文哲無意間助攻,認知作戰大翻車

◎缺理
 
近期台灣的政治風雲詭譎多變,無論是賴清德的兩岸政策還是蔡英文的執政成就,都無法掩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名字充斥著媒體版面。特別是關於柯文哲的涉弊案件,彷彿成了各大媒體的吸睛焦點。這讓中國一手策劃的「疑美論」和「疑賴論」等認知作戰,反而悄然無聲地進行,甚至,這次中國的精心策劃,還被柯文哲涉貪被押的新聞給蓋過了。 

這次中國的精心策劃的「疑美論」和「疑賴論」等認知作戰,還被柯文哲涉貪被押的新聞給蓋過了。 (資料照)這次中國的精心策劃的「疑美論」和「疑賴論」等認知作戰,還被柯文哲涉貪被押的新聞給蓋過了。 (資料照) 

這次中國的認知作戰,照國安人士的說法,完全可以看作一場高階的政治騙術,企圖藉由操作美中對台政策的敘事,分化台灣內部的支持力量。習近平的得力助手,王滬寧,帶領統戰部、中宣部等中國強力部門,精心編寫了一系列操作台灣輿論的議題,特別是針對美國與賴清德的「不信任感」和蔡賴之間的「矛盾」。
 
但這波操作的效果,出人意料地被一連串關於柯文哲的新聞掩蓋住了。台灣媒體根本沒空去報導什麼「賴蔡不和」或「美國不信賴賴清德」這類議題,反而柯文哲的涉弊新聞成了主角。柯文哲自己可能也沒想到,他一番「低調努力」竟然無意中成了中國這場「認知作戰」的最大破壞者。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很諷刺:一個在野政治領袖的貪汙弊案,反倒成了另一場跨國陰謀的絆腳石。
 
這其實不難理解,柯文哲的事件,無論是民眾黨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會被吸引去關注。媒體需要流量,柯P的新聞有話題性,自然版面不斷增大。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的敘述框架與台灣社會的現實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國安人士點出,中國的媒體戰術,無法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脈絡,因此無法真正引起台灣民眾的共鳴。
 
中國一向擅長操作輿論,這次「疑美論」與「疑賴論」的誕生也不例外。什麼是「疑美論」?就是中國透過一種詭異的論述,讓台灣民眾認為美國對賴清德不信任,藉此弱化賴清德的正當性。中國這套敘事試圖製造一個假象:因為賴清德堅持台灣主權,美國對其心存疑慮,甚至可能在台海問題上「棄台」。對於中國來說,這樣的認知作戰可以起到兩個效果:一方面影響台灣內部的政治穩定,另一方面,也讓美國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 

人算不如天算 疑美、疑賴論統統不如柯案發酵

至於「疑賴論」,則更是中國的高明伎倆。他們想讓台灣民眾相信,賴清德與蔡英文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甚至會讓蔡英文成為賴清德政治生涯上的「絆腳石」。中國透過這種方式,試圖挑起民進黨內部的不和,削弱其支持者的團結力量。
 
不過,這些操作在台灣的社會環境中並沒有激起太大波瀾。除了柯文哲的新聞掩蓋外,台灣民眾對這些操作的感知也並不強烈。畢竟,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政治手段已有相當的免疫力。無論是藍營或綠營,大家心裡都清楚,中國這種「認知作戰」已經老掉牙,無法再像過去那樣輕易地改變輿論。
 
有趣的是,這波中國精心策劃的操作,居然因為柯文哲涉貪案而宣告失敗。國安人士透露,這段期間中國想要操作「疑美論」和「疑賴論」,但由於柯文哲的京華城弊案不斷發酵,媒體注意力幾乎全被柯文哲吸走,讓中國的這些操作手法未能如願。台灣民眾眼中,柯文哲的新聞顯然比那些抽象的「美國對賴清德不放心」這類議題更有趣。
 
這反映了一個現象:媒體的注意力與新聞的熱門程度往往決定了輿論的走向。柯文哲的涉弊新聞如同一場旋風,不僅壓過了中國的認知作戰,也壓過了其他重要議題。這讓中國原本想要主導的輿論場,陷入了一種無力感。王滬寧和他的團隊或許沒想到,自己的計劃竟會在柯文哲這個「意外人物」上翻車。
 
最後,回頭看這場政治鬧劇,不禁讓人感慨。中國過去對台的操作,往往能夠挑起內部矛盾,激化社會分裂,但現在,這些手法已經逐漸失去效力。台灣社會的成熟和民眾的警覺,使得中國再怎麼精心策劃,效果也大打折扣。反而,像柯文哲這樣的「意外因素」,更能影響台灣的輿論走向。
 
這次,中國的認知作戰「魔法」被台灣的「魔法」打敗,而這個「魔法」,其實就是柯文哲自己也未曾預料到的新聞風暴。魔法打敗魔法,這樣超展開的劇情發展,讓人不得不佩服台灣政治場上的多變與諷刺意味。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然而,有時候,最不起眼的新聞,卻成了改變全局的關鍵棋子。
 
(作者從事補教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