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音寧
我跟著年輕人暱稱她「麵線阿媽」!
「麵線阿媽」。攝影王建棟照片提供。(取自貼文)
溪州巷弄內擺攤逾50年 與老主顧互動熱絡
她名叫劉繁,今年九十幾歲了,在溪州鄉市區內的一條巷弄內擺攤,已超過五十年。
從清晨到中午,她的攤位上常常圍繞著朋友一般的客人。有些老主顧,會到攤位上喝一杯保力達加米酒或維士比,更常有人抓來野生的土虱、鱔魚、鱉等,來給阿媽料理。
阿媽不只會大鍋料理,還會包肉粽、做菜頭粿、炒花生,簡直可以說是身懷絕技。我每每坐在她攤位前,看她起落鍋鏟,都像在看她施展一門獨到的功夫。
她包肉粽,一定要用自製豬油,爆香紅蔥頭,再分別炒蝦米、炒香菇、炒三層肉、混炒米和花生,每個步驟都絕不馬虎,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肉粽!
她炒大麵時一定會放一些胡椒粉,增添香味;她煮魚湯,鮮美甘甜。在她的拿手菜裡,尤其麻油麵線,特別令顧客津津樂道。
多年來我常常到阿媽的攤位吃飯,也帶過不少朋友來吃碗麻油麵線。猶記得我在北農時,阿媽從電視新聞中,看到我被罵,特別叮囑我回溪州時,務必去找她,她煮豬腳麵線給我吃。
這一兩年來,阿媽因為年紀大了,雖然身體仍硬朗,不過漸漸不再擺攤做生意。很高興她兒子阿泉的同學,在溪州開咖啡屋的喬大,學了阿媽的麵線料理,在今年還入選「500碗」之一。
在地小吃 更能體現文化特色與人情味
食物是文化,尤其在地小吃,更能體現文化的特色!希望台灣傳統好味道,能夠被傳承,也希望大家能坐下來,吃喝聊天,充滿人情味的小據點,能夠長留存~
(作者為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吳音寧20240823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