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二戰》的初步讀後感想

◎陳怡凱

記錄一下Richard Overy這部《二戰》的初步讀後感想:

記錄一下Richard Overy這部《二戰》的初步讀後感想 (取自貼文)記錄一下Richard Overy這部《二戰》的初步讀後感想 (取自貼文)

1. 翻譯相當流暢,譯者想必花了可觀的心血。

2. 論述範圍並不以狹義的「二次大戰」為限。其敘事始於九一八事變,一路講到1945年後相繼爆發的多場衝突(包含中國的國共戰爭)。這反映了一個意識:二戰並沒有真的隨著1945年而結束。

3. 本書不是單純的「軍事史」,同時很重視戰爭對社會的影響。這一點,就跟一些以描述軍事行動為主的著作頗有不同(比如李德哈特的二戰史)。

4. 對張伯倫給予相當高的評價,將二戰稱為「一場由張伯倫負責準備,而邱吉爾被迫進行的戰爭」(上冊頁188)。

5. 作者似乎不是很認同邱吉爾,在許多地方認為邱吉爾有決策失當。關於這部分,蓋棺容易論定難,或可與Andrew Roberts的《邱吉爾:與命運同行》相互參看(臺灣譯本為聯經出版)。

6. 作者不認為蘇聯的勝利只是單靠堆屍流人海戰術,花了不少篇幅來探討蘇聯戰略戰術的精進。

7. 不只注重正規軍之間的戰鬥,也重視遊擊戰、抵抗運動等武裝衝突。

8. 各個陣營在這場戰爭中的黑暗面都有描述到,人人有份,絕不落空。

9. 作者認為這場戰爭的重大影響是所謂「領土型帝國」的終結,也不認為蘇聯建立了新的帝國(參下冊頁283)。這個觀點是否允當,許多讀者想必會有不同的判斷。

10. 作者無疑學識淵博,但知識基礎似乎仍然側重於歐洲,東亞部分高度依賴二手文獻。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學者不可能通曉一切,處處檢視原始資料勢所難能,但本書關於東亞的一些部分似乎仍有討論空間,舉例而言:

(1)據本書描述,蔣介石自稱西安事變被拘禁時「曾看到異象」,讓他相信對抗日本「是他的天命所在」(上冊頁83),此語近乎神怪,出處待考。
(2)本書似乎過分低估蘇聯對於中共的援助,將國共戰爭稱為「完全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戰爭,無論美國或蘇聯都作壁上觀。」(下冊頁271)。

11. 不論是否同意本書的論點,它都會是二戰史一座無可忽視的高峰。

12. 臺灣譯本裝幀很用心,書盒版質感尤佳。

註:本書臺灣譯本為衛城出版,黃煜文譯,揭仲審訂。


(作者為律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一個律師的筆記本20240926臉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