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民意如潮,謝國樑能否撐過這波拆樑風暴?

◎張怡穎

臺灣的民主制度日漸成熟,選民對於民選公職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選上過關、落選被關」的舊時代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選上後,隨時都可能被檢驗」的新常態。謝國樑的政治危機正是這一變革的最新縮影。當他在基隆市長的位子上苦苦支撐時,國民黨的高層大咖們紛紛站出來替他「固樑」,然而,這次是否能撐得住,仍是未知數。

看看當下的臺灣政治氛圍,藍綠白三方輪番上陣,彼此的勢力你追我趕,無論誰都不敢鬆懈。鄭文燦、高虹安、楊文科等現任、前任縣市長,以及其他民代,一個接一個地接受民意或司法的檢驗,無一倖免。民進黨執政八年,縱然成績斐然,但同樣難逃選民的嚴苛審視。小英總統的任內推動多項改革與進步議題,但也因此讓國民黨找到機會煽動民怨,從而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掀起一股「韓流」。而韓國瑜的結局,正是因為忽視了民意的變化,被選民以近九十四萬票的罷免同意票送出高雄市長的位置。

這樣的現象告訴我們,臺灣選民的意識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選票不再是單純的支持或反對,而是一種對政治人物的持續監督與即時反應。隨著選民意識的提升,許多曾經的政治風向早已不再適用。以往的經貿交流,曾讓一些人產生「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幻想,如今,這種統戰手法只會讓人們更加反感。

值得注意的是,藍營、綠營、白營各有其特色與策略,藍營擁有組織優勢,白營靠著網路行銷,而綠營則主打本土意識。然而,無論是哪一黨,選民已經不再是那些容易被哄騙的群體。根據最新的民調數據,約有60%的臺灣選民表示,他們會對曾經支持的政黨重新評估,而不會盲目繼續支持。這也說明了,政治人物一旦失去民意支持,將會面臨極大的壓力與風險。

以謝國樑為例,他的保位戰已經打響,國民黨全黨總動員為他站台助威,然而,這是否能抵擋住民意的猛烈攻勢,仍需拭目以待。當我們回顧韓國瑜的經歷,不難發現,當時的他在2018年以壓倒性的支持當選高雄市長,但僅僅兩年後,便因為對高雄市政的漠視以及頻繁的對外交流行程,讓市民感到極度不滿,最終在2020年被罷免,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直轄市市長。

而今,謝國樑能否避免重蹈覆轍?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夠認清民意,並迅速做出調整。當前,臺灣選民對於政治人物的容忍度已經大大降低,一旦感覺到被忽視或背叛,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校正回歸」,這種即時報復的心態在韓國瑜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圖為發起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公民團體「山海公民拆樑行動」,近日再增加街頭5面廣告看板,呼籲民眾投票改變基隆,並批評「市府財政債留子孫」及「錢坑市長」。(圖為罷免團體山海公民拆樑行動提供)圖為發起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公民團體「山海公民拆樑行動」,近日再增加街頭5面廣告看板,呼籲民眾投票改變基隆,並批評「市府財政債留子孫」及「錢坑市長」。(圖為罷免團體山海公民拆樑行動提供)

另一方面,臺灣選民的敏感度不僅表現在對本地政治的關注上,還體現在兩岸關係的變化中。隨著中國對台壓力的增大,許多曾經對經貿交流抱有幻想的人,如今已逐漸清醒。數據顯示,超過70%的臺灣人認為,中國的「一國兩制」對臺灣並無吸引力,而「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等言論更是讓臺灣人民對統戰手法產生強烈反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謝國樑想要保住基隆市長的位置,僅靠黨內大咖的助威顯然不足。他必須迅速找到切合民意的政策,並在短時間內取得實質性成果,否則,選民的不滿情緒將會迅速累積,最終形成一股無法抵擋的政治海嘯。

話說回來,國民黨大力推動的「固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也許並不完全取決於黨內的組織力與資源調度。當下,選民的眼睛像顯微鏡一樣,緊盯著每一個政治人物的言行。從2020年韓國瑜被罷免,到2022年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失利,再到如今謝國樑的「拆樑」危機,臺灣的民主體制不斷進化,選民的權利意識也在逐步提升。

謝國樑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選民「拆樑」的政治人物?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但無論如何,這一事件都再次提醒所有的政治人物,選民的容忍度有限,一旦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隨時可能反撲。因此,無論是藍綠白,還是任何其他政黨,都必須時刻保持謙卑,傾聽民意,否則,一旦民意的潮水來襲,將無一倖免。

(作者為自營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