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澎孝練「孝」話》為何《璦琿條約》原件保存在台灣?——足證中華民國其來有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既然賴清德總統舉《璦琿條約》為例,直攻中國在領土爭議上欺弱懼強的軟肋,引起國際媒體廣泛關注之際,外交部實應打鐵趁熱,廣邀國內外媒體,藉由展示我國所典藏的《璦琿條約》原件,說明該條約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影響。

◎黃澎孝

日前賴清德總統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舉《璦琿條約》為例,質疑中國何不趁機向俄羅斯追討所佔中國包括海參崴在內的大片土地!?卻在台海和南海島礁的爭議中,一再強調所謂的「領土完整」、「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賴清德總統日前受訪時表示,中國企圖拿下台灣並非為了所謂的「領土完整」,否則為何不收回當年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總統府提供)賴清德總統日前受訪時表示,中國企圖拿下台灣並非為了所謂的「領土完整」,否則為何不收回當年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總統府提供)

《璦琿條約》是在清咸豐八年(1858年)五月二十八日,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用武力迫使清廷派其「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今黑河市)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透過該約,沙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幾乎是台灣的20倍大。

兩年後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俄國又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海參威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予俄國。

《璦琿條約》規定劃歸俄國的黑龍江北岸和「共管」的烏蘇里江東岸地區。而後中國又在《中俄北京條約》中,完全失去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維基共享)《璦琿條約》規定劃歸俄國的黑龍江北岸和「共管」的烏蘇里江東岸地區。而後中國又在《中俄北京條約》中,完全失去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維基共享)

俄國後來將海參崴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征服東方」之意。成為中國百年國恥的指標性城市。

事實上,不論是《璦琿條約》或《中俄北京條約》的原始檔案,自民國成立後,就由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後改為「外務部」的庫存檔,移交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此舉亦意味著國家主權的遞嬗傳承。

1948年年12月,徐蚌會戰大規模爆發後,國府為保護珍貴國家檔案,決定將前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外務部之重要條約檔案六十箱,交由海軍中鼎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運抵臺灣,並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負責管理典藏迄今。

民國一百年,外交部與故宮博物院為配合「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舉辦過一場「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吸引了超過一百六十萬人前往參觀,盛況空前。

如今,既然賴清德總統舉《璦琿條約》為例,直攻中國在領土爭議上欺弱懼強的軟肋,引起國際媒體廣泛關注之際,外交部實應打鐵趁熱,廣邀國內外媒體,藉由展示我國所典藏的《璦琿條約》原件,說明該條約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影響。從而展現中華民國主權傳承其來有自,以及中華民國在台灣持續存在的事實。

進而印證賴總統就職演說所強調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立論基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黃澎孝臉書:為何《璦琿條約》原件保存在台灣?——足證中華民國其來有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