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再啟核能路:地球沒滅,台灣先滅

◎杜信龍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提倡能源比例為核電三成、再生能源三成,但此目標不切實際,忽視技術和經濟限制。作為「氣候變遷委員會副主委」,他應專注推動綠能發展。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支持童子賢的核能言論,並接受賴清德總統邀請,擔任國家氣候變遷政策委員會顧問,認同延役及建設新核電廠的建議。筆者認為,台灣若走回頭路,將是死路。

以下例子說明核能發電在極端氣候事件下的脆弱性,無法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

二○一八年歐洲熱浪導致多國核電廠降載;二○一九年歐洲再次熱浪,核電廠停機;二○二○年台灣核二廠因海水溫度過高降載;二○二一年美國加州暴風雪致核電廠降載。

二○一八年歐洲熱浪導致多國核電廠降載;二○一九年歐洲再次熱浪,核電廠停機;二○二○年台灣核二廠因海水溫度過高降載;二○二一年美國加州暴風雪致核電廠降載。圖為核電廠示意圖。(歐新社)二○一八年歐洲熱浪導致多國核電廠降載;二○一九年歐洲再次熱浪,核電廠停機;二○二○年台灣核二廠因海水溫度過高降載;二○二一年美國加州暴風雪致核電廠降載。圖為核電廠示意圖。(歐新社)

綠能如太陽能和風能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能應對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未來科技經濟需要可持續和環保的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太陽能、風能、儲能技術和智能電網,能提供穩定和靈活的能源供應,減少對單一能源的依賴。台灣擁有充足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應大力投資發展這些綠色能源,為未來科技經濟提供強有力支撐。

童子賢作為科技公司董事,應以事實及數據解決問題,而非拋出如流言般的言論令人失望。李遠哲雖為科學人,卻拿台灣人當實驗般,似乎風險不在。核能的實際可行性和綠能的發展潛力未經審慎評估,就頻在媒體發言,如同兒戲。綠能才是未來科技經濟的需求,盡快轉換,才是應對氣候變遷之道。否則,地球未毀,台灣這塊彈丸之地恐先消失。

(作者為台南市市民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