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布林肯訪中的真意:軟硬兼施的美國對中政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中,雖然看起來帶著善意,但其實是一個對中國軟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美國持續伸出橄欖枝,表示美中之間的高層願意持續碰面,維護世界秩序。但另一方面,布林肯也強調美中之前的歧異與競爭,針對中國產能過剩、中國產品傾銷美國、以及中國部分銀行涉及協助中俄間軍品及民用轉軍用品的貿易,以此協助俄羅斯繼續烏俄戰爭一事,下重手來進行反制。美中之間的關係並不會因為這些訪問而升溫,兩國之間的競爭也只會繼續持續下去。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一、前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四月底的時候再次訪問中國,而在不久之前,美國的財務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才剛完成訪中的行程。不少專家學者就在思考,美國高官頻繁的訪中,到底是預示美中關係有升溫的可能性,還是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呢?做為全世界兩大強權,美中關係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世界秩序產生嚴重的影響,更別提對台灣來說,美中關係會更深地骨的影響台灣的國家安全。

先說結論,美國高官頻繁訪問中國,傳遞了三個訊息。其一,延續去年十月的拜習會,兩國必須維持高層的會晤與談話,以此確保穩健的大國關係與國際秩序的維持。其二,布林肯提出許多中國經濟與美中貿易的問題,要求中國改變策略,否則美國會採取相對應的回應。換言之,美中競爭的核心價值並沒有改變。其三,美國也已經準備好對中國的金融系統進行制裁,這表示美國對中國的「脫鉤」是全面性的,也不會因為這些高官的訪問或對話而產生任何改變。以下我就針對這三點結論進行說明。

圖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於今年四月底再次訪問中國,訪中期間更是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法新社)

二、大國對話的必要性

某種程度來說,不管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或是美國的財務部長葉倫訪問中國的行程,對於世界秩序都是一個必要的措施。何以見得?美中關係的穩定,尤其是確保兩大軍事強權不會產生軍事上的衝突,對於全球貿易的延續,對於其他國家是否可以預期全球和平的態勢,甚或是對於世界秩序,也就是這些國家能否信任目前的國際組織與國際法能繼續否扮演一樣的角色,擁有絕對的影響力。

對於拜登政府來說,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透過多邊的關係在美中關係穩定的狀態之下,持續與中國競爭,是拜登自上台以來就在執行的核心外交政策。是此,雙邊高層的對話必須繼續維持下去,就算雙方這幾年來所有的對話,幾乎都取得不到任何共識。尤其是在雙邊貿易、市場經濟、台海安全、以及人權與民主這幾項美國的核心國家安全利益與立國價值上,都無法取得任何進展。

但就算是沒有辦法取得共識,只要雙邊仍相信彼此可以繼續對話,也願意維持這樣的對話,那對於全球市場以及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顆最大的定心丸。因為這表示,兩國之間的關係雖然不會升溫(畢竟沒有共識),但至少不會瞬間跌落谷底,或是產生軍事上的衝突,而演變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這類型的對話與訪問,還是會持續下去,除非今年美國大選的結果由川普勝出,那川普就可能採取相對強勢的策略來應對中國。

三、布林肯的訪問是「帶刺的」

布林肯這次訪問中國,傳遞給中方的核心要件,就是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因為美中貿易戰與美國透過一連串的政策封鎖中國的科技發展與出口可能性(如晶片法案或是印太經濟架構),中國漸漸的跟全球市場脫鉤,而在中國的外資也逐漸出走。但中國擁有廣大的勞工市場,如果中國不想突然產生大規模的失業率,動搖國本,那中國的製造業勢必會繼續大量生產,但只能透過壓低價格的方式來想辦法取得國內外市場的青睞,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如此的內捲。

但從美國的角度來說,中國透過削價競爭的方式傾銷鋼鋁製品到美國的行為,早就已經被美國政府給掌握。美國政府也表示,如果鋼鋁製品的確有在美國市場有反競爭的行為,那美國就可能將這些製品的關稅由7.5%提高到25%。換言之,布林肯這次的訪中行程,並不是給中國帶來什麼雙方合作的機會,而是向中方表明美國很清楚知道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也知道中國如何透過其市場優勢來減緩這類型的問題。

然而,因為兩國競爭的關係並沒有改變,所以對於美國來說,任何會危害美國市場與企業的行為,都會遭受美國的反制。是此,美國徹頭徹尾就是用一種看似友善的外交手段,向中國傳遞美方隨時都可能提升對中國的反制行為。畢竟中共政府在台海和平以及市場經濟上不願意放手,那美方也不需要繼續姑息中國在經濟貿易上的惡行。

四、對中國的金融制裁

除了加碼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外,布林肯訪中的時候更表示,有鑒於中國部分銀行涉及協助中俄間軍品及民用轉軍用品的貿易,以此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美國正在研擬如何透過政策的方式來切斷這些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連結。這表示美國不僅僅只是在貿易與科技上對中國進行封堵,現在更是對中國的金融業也開始採取脫鉤的措施。這件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可能比晶片法案要來的更為龐大。

原因很簡單,中國人民幣的基準貨幣是美金,而雖然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持續去推廣去美元化的政策,但其效果不彰,畢竟美金是全世界最強的貨幣,更佔有全球貿易87%的市場。是此,當美國開始制裁中國銀行,或說美國間接的在制裁人民幣的時候,全球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就可能會降低,進一步影響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佔有比重。更嚴重的是,對於那些接受人民幣投資的一帶一路國家,他們會越來越無法跟其他以美元為基準的國家進行金融貿易的合作。這也就是說,這些一帶一路國家可能會慢慢放棄退出一帶一路這個計劃,以免被美國的制裁給波及,導致自己與全球市場脫鉤。

從這個點來看,布林肯訪中並不是要給中國帶來什麼好消息,而是要讓中國認清美中衝突與競爭的現實,以及中國在不久的未來,將會在金融與貿易市場受到更大的挫折的這一個可能性。

五、結論

根據前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拜登執政之下,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延續性,以及其強調競爭的核心價值。然而,競爭歸競爭,兩大強權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仍然是必須要延續下去。這不僅僅是為了世界和平,更是為了確保全球秩序與市場的穩定與前瞻性。

對於台灣來說,布林肯訪中的時候也特別強調,中國不應該在賴清德總統520就職的前後騷擾台灣。台海的安全穩定,不僅僅是全球經濟與晶片市場的命脈,更是代表美國第一島鏈是否可以繼續維持的關鍵。如果第一島鏈產生破口,就會讓美國的後門大開,讓中國海軍有機可趁。而做為海洋霸權的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以學到了教訓,勢必不可能放任任何其他競爭對手有機會可以突襲自己的後防。換言之,台海的安全,就是美國國家利益最重要的一環。而不管台灣內部政治的變化,美國都不希望台灣在安全議題上跟中國進行任何的妥協。目前反對黨(國民黨與民眾黨)在這件事上與美方的態度有所差異,而這將會是美方持續關注的焦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