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刻畫「鳥」的專家—觀看何華仁刀下的台灣鳥類

無論是圖鑑或是繪本,從何華仁的創作軌跡上不難看出,水彩似乎是他展現自然生態創作「科學性」的一面,而版畫則較能展現自然生態創作「想像力」的面向。

◎Ming.C

現在我們翻開動物、植物圖鑑或線上生物影像資源,看到的多是以精細的攝影呈現生物特色的全彩圖像。對圖鑑的使用者來說,能看得越仔細當然是越好!因此,追求更精準的捕捉生物形象,可以說是大部分圖鑑製作者的目標。然而,在1980年代末的台灣,當彩色繪圖、攝影圖鑑已經開始流行時,有一位藝術家卻選擇以黑白木刻的方式,將他觀察到的鳥類,一刀刀刻下,並出版了《台灣鳥木刻紀實》(1990)、《台灣野鳥圖誌》(1996)等台灣鳥類圖鑑。

這位藝術家是1958年出生的何華仁(1958-2021)。何華仁一生創作了許多鳥禽木刻版畫作品,並將版畫特色投入於兒童繪本製作中。究竟版畫有什麼特別的魅力,讓他選擇用這種媒材創作圖鑑呢?他的版畫作品又有什麼特色呢?

打開觀鳥的眼睛:走上多元創作的繪鳥之路

何華仁畢業於復興商工美術科平面設計組,後進入《中國時報》從事美術編輯工作,並結識自然文學家——劉克襄(b.1957)。1980年代劉克襄帶領何華仁進入賞鳥的世界,開啟何華仁觀鳥、繪鳥之路。

1983年何華仁開始與劉克襄在《幼獅少年》「每月一鳥」專欄中繪製插圖【圖1】。起初他並不是以木刻刻畫鳥類,而是用水彩精細的繪製鳥的羽毛、嘴喙、腳趾、眼圈、斑紋等。使用水彩作畫可以很好的控制色彩的濃淡,凸顯細節,同時觀者也能更好掌握鳥類真實的色澤。舉例來說,在《台灣野鳥圖誌》中收錄的「喜鵲」【圖2】,何華仁運用了不同濃淡的靛色,表現喜鵲【圖3】肩、胸、腹、尾部不同羽毛色澤的變化,尤其摻入黃褐色呈現翼、尾部帶有金屬光澤的羽色。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他以細緻的素描筆觸,繪製羽毛紋路的走向。

【圖1】何華仁為「每日一鳥」所繪。

【圖2】何華仁,「喜鵲」,《台灣野鳥圖誌》。

【圖3】「喜鵲」攝影圖像,維基百科。

相比之下,在《台灣鳥木刻紀實》中收錄的喜鵲【圖4】就顯得較為粗獷,同時何華仁以刻刀鑿出幾道線條,表現飛行的空間、速度感。此圖中喜鵲以飛行姿態,展示出雙翼以及背部兩側白羽的明顯特徵。

【圖4】何華仁,「喜鵲」,《台灣鳥木刻紀實》。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創作時,何華仁是有意識的去調整畫面佈局,依照不同媒材,營造不同的畫面。關於製作動植物圖鑑時,「是不是要將生物獨立於環境空間,以『去背』的形式呈現?還是要將其生長背景凸顯出來,將其放置於環境脈絡之中?」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有很多討論。

對何華仁而言,他曾表示「棲息環境是鳥類插畫中的重要角色,沒有一隻鳥能獨立於畫面上,除非它僅是一幅圖鑑。」這段話出自於他對兒童插畫的看法,反映出何華仁在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時,會思考不同的構圖模式。從這段話也能看出,他早期以水彩精細繪鳥的模式,屬於獨立構圖的「圖鑑式」創作。繪製兒童插畫【圖5】時,則更多的考量背景、環境,以利兒童觀察。那麼他的版畫創作呢?他的版畫作品有著圖鑑的特質,尤其《台灣鳥木刻紀實》、《台灣野鳥圖誌》,同時又與過去創作圖鑑的概念有所不同。那我們該怎麼理解、欣賞何華仁的版畫作品?

【圖5】何華仁為《小樹苗》〈鄉下的故事〉繪製的兒童插畫。

木刻版畫的「反轉魅力」

何華仁約在1986年後嘗試以水印木刻的方式繪鳥。在1980年代,台灣版畫的發展在廖修平的影響下,以金屬、絹印、照相感光製版為創作主流。那麽何華仁為什麼選擇較為傳統的木刻進行創作?木刻版畫有什麼特質吸引著他呢?

在以水彩細筆創作了一段時間後,何華仁期望能「做到讓人看一眼就知道是我的作品。」2 他便開始用版畫創作。在當時有以水彩繪製鳥類、自然環境的藝術家,如楊恩生,卻鮮有以版畫為主的生態創作者。何華仁自學版畫技法,當時主要是從日文版畫書籍學習,其中,受棟方志功(1903-1975)的影響甚鉅。他的版畫作品刀線分明、遒勁,與先前以工筆細畫的水彩有明顯的不同,他曾表示「此種轉變或許是感染大自然不羈的野性後,一種反射吧!」3

確實,他的版畫展現出了木刻獨有的刀味,採陰刻、陽刻並用,造形上顯得不那麼死板。他以版畫創作的鳥圖,大多線條俐落,以乾淨的下刀刻出鳥類的羽毛。他早期的版畫作品多是黑白線條表現,並沒有再套色製作,黑白木刻更能表現一種接近原始的味道。不過,黑白版畫雖然能呈現不同色階的調子,但畢竟無法表現如水彩色澤的細膩,因此,如果要凸出生物特徵,藝術家勢必需要透過不同的構圖或畫面佈局來表現。

何華仁的版畫作品,雖然看似以圖鑑的概念創作,可是已經跳脫於他過去水彩圖鑑獨立繪製生物的方法,更多的加入鳥類的生存空間,或是以象徵性物件作為構圖的裝飾來凸顯鳥類的習性。這樣的做法,能將木刻版畫裝飾特性彰顯出來,像是描繪水雉【圖6】時,用不規則的邊框構圖,呼應水雉的別名「菱角鳥」。 此圖裝飾性強,重複的菱角葉片前後排列,左上方刻上「菱角」文字,頗有日本木刻版畫浮世繪的味道。另一方面,如同上述提到的,透過背景的補充,讓觀者辨認圖中之鳥,例如以五彩聞名的五色鳥【圖7】,在去除顏色後,要如何凸顯牠的特色呢?我們可以看到何華仁在兩本鳥類圖鑑中【圖8】、【圖9】的做法,是加強五色鳥粗短的喙、眼眉上方黑毛色的生物特徵,以及其善啄木、喜食漿果的生存習性。

【圖6】何華仁,「水雉」,《台灣鳥木刻紀實》。

【圖7】「五色鳥」攝影圖像,維基百科。

【圖8】何華仁,「五色鳥」,《台灣鳥木刻紀實》。

【圖9】何華仁,「五色鳥」,《台灣野鳥圖誌》。

除了圖鑑式的創作,何華仁也以大尺寸製作鳥類木刻版畫。國美館典藏了三件「海邊有隼」系列之作,這三件作品的空間佈局更為細緻,他企圖突破版畫創作上的限制,如在有限的色調下思考光影如何營造等。《海邊有隼——孵卵》【圖10】一作我們可以看到,何華仁採不同的刀法,在塊面岩壁上創造不同光影變化,空間感也因為不是用傳統透視構圖,帶來新鮮的感受。這些表現形式都是他從版畫創作的條件下,進一步發想出的創作概念,而這些版畫特有的藝術表現,也被他帶入了繪本創作的領域。

【圖10】何華仁,《海邊有凖》,2019。

從版畫再到繪本

何華仁的妹妹何雲姿從事兒童繪本的編輯製作,何華仁也協助部分插畫工作。在繪本創作上,他更著重於如何「引導」兒童思考,因此,他很重視環境佈局以及生物真實性的考察。他的繪本創作也有風格上的轉變,早期(1990年代)的繪本以水彩工筆創作,到了2004年後才開始用版畫創作。他的版畫形式繪本,強調了木刻刀法的線條感。相比工筆的寫實造形,版畫在造形上能有較多變化,透過簡化的手法,能夠加入讓兒童更好親近的可愛、輕鬆的氛圍,例如《小島上的貓頭鷹》、《彩鷸奶爸》。當然,木刻版畫也能展現寫實細緻的創作,例如《哇!公園有鷹》就是採用此種方式創作的。4

無論是圖鑑或是繪本,何華仁都採用了水彩、木刻版畫這兩種媒材。從他的創作軌跡上來看,水彩似乎是他展現自然生態創作「科學性」的一面,而版畫則較能展現自然生態創作「想像力」的面向。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理解版畫對何華仁的意義?我認為對何華仁來說,他的《台灣鳥木刻紀實》、《台灣野鳥圖誌》版畫創作已經超出他對圖鑑的想法,而朝向更為純藝術的展現。其中《台灣鳥木刻紀實》找了當時相當前衛的設計師劉開為其做書籍排版,同時文字由劉克襄撰寫,敘述方式像是散文,較為抒情,是一件很有詩意的作品。或許,對於真的要從圖鑑認識鳥類的人而言,閱讀何華仁這兩本版畫圖鑑是有難度的。但對於鳥的生命、鳥類美學有關注的人,他的作品讀起來卻很有韻味,我想這就是版畫帶給他的魔力吧!

參考書目

何華仁,〈我為幼兒畫鳥類插畫的心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刊》(1988.8),頁14-16。

錢麗安,〈蘋中人:刻在心上的鷹姿 何華仁〉,《蘋果日報》(2021.2.27)。

許綺文,〈島嶼精靈遇上麻瓜一族〉,《大自然》69期(2000年10月),頁98-99。

何雅君,〈台灣自然生態繪本研究——以何華仁為主要探討範圍〉(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3。

1.何華仁,〈我為幼兒畫鳥類插畫的心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刊》(1988.8),頁14-16。

2.錢麗安,〈蘋中人:刻在心上的鷹姿 何華仁〉,《蘋果日報》(2021.2.27)。

3.摘錄於許綺文,〈島嶼精靈遇上麻瓜一族〉,《大自然》69期(2000年10月),頁98-99。

4.關於何華仁的繪本創作,在2023年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何雅君的碩士論文〈台灣自然生態繪本研究——以何華仁為主要探討範圍〉有更完整的研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刻畫「鳥」的專家—觀看何華仁刀下的台灣鳥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