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論外交「雙重承認」對台灣的考驗與機遇

邱志偉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針對宏都拉斯與我國斷交,首度明確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可以接受雙重承認。換言之,友邦之間不必擔心漢賊不兩立的問題,間接說,台灣可以接受世界各國以外交方式,給予「中國台灣、一邊一國」正式的名份。雖說自1990年代以來,其實中華民國官方就不否認雙重承認的可能性,但2012年馬英九政府時代,外交部長林永樂仍對外表示,政府絕不接受雙重承認。

這實際上是源自於馬英九的兩岸終極統一思想,不過吳釗燮的表態,象徵的是台灣利益優先,是我國外交政策真正的務實之道。當然,這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解決方法,因為國際社會願給台灣這樣的空間時,早已是在半世紀前,但堅持反攻大陸的蔣氏政權自己放棄了。

雙重代表權的爭議,若要回溯歷史可以從法國、加拿大、美國來談。最早1964年法國有意承認中共政權合法性,並認為台灣應該是另一個政府可以雙重承認,卻被蔣政府放棄這項提案,加上美國當年內部對此提案亦有雜音,最後法國只能斷交。再到1968-1970年,加拿大時任總理老杜魯道(現任總理的父親)認為,應該給予中共治理中國的合法性承認,同時也承認台灣政府的合法性,從治理實際區域來說並不衝突。但又再被最高決策者,也就是蔣介石的否決。

直到1971年中華民國遭到驅逐出聯合國,再也不具備代表中國合法政府的地位後,加上中華民國政府依舊堅持「漢賊不兩立」的外交原則,便開始雪崩斷交,一年創下29國斷交的紀錄。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針對宏都拉斯與我國斷交,首度明確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可以接受雙重承認。換言之,友邦之間不必擔心漢賊不兩立的問題,間接說,台灣可以接受世界各國以外交方式,給予「中國台灣、一邊一國」正式的名份。(中央社)

至於和我國外交關係長年最為緊密,不管經濟、教育、國防都高度同盟的美國政府,其實也在1960年代就曾探詢雙重代表承認的可能性。只不過當時侷限在針對聯合國代表權爭議,直到1970年代美國政府決定開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在一連串的談判過程,美國雖然不打算堅持雙重承認,但認為依然有必要維持與台灣政府的關係。因此,曾一度提議將台灣的美國大使館降格為具有中性性質,類似半官方色彩的辦事處,惟此提議遭到中國否決。這其實也是當前台灣外交處境的真實困境,但或許也是轉機之處。

我認為從雙重代表權的政策來看,我們先說最壞的可能性,就是鼓勵目前我國剩餘的13個邦交國,都可以嘗試與中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最為尷尬的可能性是,所有邦交國最後通通倒向中國,但在中國開出高額誘惑條件後,全部都自廢雙重代表的選項,變成我們沒辦法討到任何利益。甚至是我們可能會很難判斷,當邦交國嘗試和中國接觸,無法推敲其意圖是雙重承認,還是只想斷交。尤其是雙重承認,只要中國政府不買單,友邦也只能選邊,台灣也很難在此有所收穫,不過仍肯定吳釗燮部長願對此作表態。

站在台灣總體外交利益角度來看,我判斷最務實可行,也應該爭取,是辦事處正名,在世界各國爭取「準外交」互動。以立陶宛為例,縱使和中國有正式邦交,也能夠給予我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而且中國政府尚且不敢斷交。2021年我就曾召開記者會呼籲,外交部應努力推動各國駐外館處正名為台灣,不要再以台北模式。當前美國政界不斷傳出願給台灣正名,我認為時機已到,呼籲盡快促成這樁美事!

同時我也要強調,外面世界各國不管要給台灣哪種頭銜,我們內部不能還在對於台灣這個議題爭論不休。到現在還有大一統思想的馬英九在宣傳謬論,還在一中各表,那要怎麼呼籲雙重承認。兩岸不是兩德或兩韓模式,台灣主流民意根本不謀求統一。因此,我要呼籲盡早把憲政體制的尷尬問題作處理,扁政府時期縱使經常處理正名制憲,蔡總統從來不談台獨制憲,斷交數字兩位總統竟相等。

換言之,台灣唯有走出我們自己台灣路,我們在國際地位上才有說服力。否則我們憲政體制還在高舉統一中,外國要怎麼給台灣雙重承認?距離大選還有斷時間,不如趁國會過半、總統執政時候早日處理國家定位問題,我相信這會是在邦交國斷交後,讓台灣走向國際的關鍵!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