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德瑞克說碳金融》第四十四講:生命的泉源,正在金融化?(下篇)

水之於二十一世紀的作用,就像石油之於二十世紀一樣,這是決定國家財富的寶貴商品。

大家好,我是德瑞克,我對氣候變遷議題下的碳金融有高度興趣,同時也抱著高度質疑。

水資源緊縮,人類還能自由的與水共舞嗎?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新年快樂!《德瑞克說碳金融》已經連載一年了,為了能更好地與讀者們互動,我成立了臉書上的粉絲專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粉專留言給我,我會盡其所能地回應。如果主題比較大的問題,我會衍伸成專欄來回應讀者。

「水之於二十一世紀的作用,就像石油之於二十世紀一樣,這是決定國家財富的寶貴商品。」

上一講提到,在全球人口持續增加,對糧食、公共衛生、與電力的需求不斷提供對水資源的需求程度,從下圖的統計來看,1900~2025這一百多年來,全世界對淡水資源的需求提高了十倍。

可是,在需求增加十倍的同時,供給卻是不斷的減少中,因為工業污染、超抽地下水、氣候變遷造成乾旱頻繁出現,種種因素讓淡水資源更加稀缺。

來自 Sampa的年度全球耗水量。(資料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就像所有稀缺資源一樣,水資源的稀缺創造了投資機會。

如果把水當作一樣商品的話,那水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品,因為人類的生存完全不能沒有水。

作為大宗商品,就像石油、玉米、糖、黃金一樣,水的價格也會波動,而水價的波動取決於供需關係。除了短期因素波動(諸如每年不同的降雨量),長期我們已經看到水資源供不應求,而「重要性」與「稀缺性」雙重因素,導致了「水」很有可能成為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

讓我們看看國外主流媒體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紐約時報(2019/7):「隨著淡水越來越稀缺,它可能成為一項不錯的投資」

紐約時報(2019/1) :「華爾街注視著科羅拉多河中的數十億美元」

富比世(2021/9) :「在乾旱中,億萬富翁控制著一個關鍵的加州水庫」

如何投資「水」?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一般來說,投資水資源有三種選擇:購買水權、投資農田(水資源充足的)以及投資水處理公司(包括自來水廠、基礎設施生產商等等)。

選項一:直接購買水權

白話來說,水權就是讓所有者有使用水源的權利,美國的億萬富翁T.Boone Pickens(石油公司Mesa Petroleum的創辦人)已經購買了美國德州的大量水權,並預估在三十年內這份7500萬美元的水權投資將價值超過十億。

T.Boone Pickens是德州石油大亨,對投資水權興趣濃厚。(資料來源:時代雜誌1985封面人物)

撇除將生命泉源「水」價高者得所產生的道德影響之外,水權在各地區的法規分歧很大,存在著政治與法律訴訟的變數風險。

更重要的是,「水權」並不是「水」本身,「水權」喝不到也無法灌溉農田,因此「水權」本身並沒有實質價值。要是你是個純粹的投資者,你並不想真的拿科羅拉多河的水來灌溉或使用,你買水權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更高價的把它賣出,這就是投資中的「大傻瓜理論」,而這類型投資的風險是較大的。

結論,水權只適合某些特別熟悉該區域法規的玩家,前文提到在美國德州擁有大量水權的T. Boone Pickens ,人家在德州可是具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這樣的投資方式並不適用於一般投資者。

選項二:投資農田(水資源充足的)

農業一直都是所有應用中使用最多水的,可能遠比你想像的多得多。

猜一猜,生產一個簡單的漢堡,要使用掉多少水?答案是831加侖(大概是滿滿兩個浴缸的水量)﹒

生產一個漢堡要使用多少水?答案是兩個浴缸。(圖片來源:https://alts.co/)

而長途運水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管是建立長途管道或是運河,都是浩大的工程。因此亞馬遜盆地的水再多,也解不了撒哈拉沙漠的渴。回到上面的問題,是運送兩個浴缸的水容易?還是搬運一個漢堡容易?食物等於是濃縮過後的水的形式,價值變高了,運送變容易了,而且管理的法規還變少了。

這就是上一講我們提到的,大賣空的Michael Burry為什麼要投資農田。他說:「食物是投資水的方式。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種植糧食,運往缺水地區銷售。這是一種爭議最小的水資源再分配方式,最終可以獲利。這也將確保這種再分配是可持續的。」

只是就像水權一樣,買農田這種投資策略的門檻也很高,回收期比較長,啟動資金也相對較大。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這不是一個容易入門的好策略。

購買水資源充足地區的農田是一種門檻較高的投資。(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選項三:投資水處理公司(包括自來水廠、基礎設施生產商等等)

這部分就比較適合一般投資者了,標準普爾指數也推出了全球水指數(Global Water Index),裡面包含了五十支跟水處理相關的股票,當中有一半股票屬於工業類別(Industrial),另一半屬於公用事業類別(Utility)。當中占比前十大的股票列於下方表中,讀者們可以去找找這些公司的背景,說不定能發現欣賞的投資標的,也歡迎到我的粉專來留言討論。

(S&P全球水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資料來源:S&P Global)

若是想直接跟著S&P的水指數投資,也有以下四支ETF是與之連動的,Invesco S&P Global Water ETF、iShares Global Water ETF Comm、iShares Global Water ETF USD Acc、iShares Global Water ETF USD Dist,讀者請自行斟酌投資與其風險。

對了,還記得上一講提到,「水」在全球最大的期貨市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了,這是一種以追蹤加州水價指數結算的期貨合約。為什麼選擇加州的水價作為指數基準呢?因為加州是美國最大的水交易市場,在這邊交易的水的數量與價值是其他州的四倍。

而有了期貨市場,用水方(例如農民)可以利用期貨合約來避掉旱災水價飆高的風險,而投機/投資客則有希望透過押注未來的水價因而獲利。

2022是美國大旱的一年,從水期貨H2O價格可見一斑。(資料來源:https://www.nasdaq.com/)

但是,水作為生命必需品,它是否應該被當作純粹的大宗商品被買賣,難道誰出的價格高就可以獲得水權,而不用管其他人類的死活?這是在水被作為大宗商品金融化時,身為人類應該有的反思。

自 2012 年以來,水危機幾乎每年都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影響列表中名列前五,表示缺水是一個普遍持續存在而且嚴重的問題。

2017 年,嚴重的干旱甚至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當時非洲和中東地區有 2000 萬人喪生由於隨之而來的糧食短缺和爆發的衝突。

有國際團隊甚至製作了一張水資源衝突年表,搭配地圖記載了史上超過九百次水資源衝突。這部分身在東亞的我們可能感受並不深刻,但是在中東、非洲與中亞,為了搶水已經是生死存亡的衝突。

(歷史上九百次以上的水資源衝突。(資料來源:http://www.worldwater.org/conflict/map/)

老子說:「上善若水」。

也許在未來,水會是最賺錢的標的物,但是也許,它根本不應該被拿來賺錢。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都可以思考一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