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面真軍》2022縣市長選舉分析:冷選舉下的挫敗

從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2021年至2022年的選舉,可以看得出來台灣人民已經不再是特定支持者,而是會不斷移動,不斷找尋自己認同的價值,民進黨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中再次說服選民,再次凝結支持者,讓支持者能夠面對2024的選擇做出明確選擇,並且勇於發聲。

全面真軍

11月26日台灣縣市長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吞下了比2018年更慘痛的結局。這場選舉整體上氛圍冷清,圍繞的議題雜亂,傳統的六都沒有成為選戰焦點,非傳統焦點區成為了選的主軸。現代選戰難以避免陸空軍混和戰,若要比喻,2018年國民黨像是陸軍為主,空軍為輔,以陸軍為主,空軍為輔打了勝仗,這種戰法仍有跡可尋,至少可以看到「韓流」的來龍去脈。

但2022年這場選戰則是空軍為主,陸軍為輔,以高虹安為例,高虹安的造勢場合從來不驚嚇人,可見陸軍重要度下降。對政黨而言只要在整體氛圍形成後,勝仗即逐步到來。這種戰法對民進黨來說抓不到敵人或問題在哪,兼之需要檢討的問題錯綜複雜,只能說出一句「最大的問題在民進黨」。

從2018陸軍為主空軍為輔,到2022空軍為主陸軍為輔,可以直接反應的是對民進黨不滿的人已經從中老年的長輩轉換到了年輕人。失去年輕人的政黨何其可怕,民進黨在執政中一點一點的流失年輕人的支持,但即便心理有苦也不能、不應該檢討選民,執政者做的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本文撰擬時反覆思索,反覆討論到底問題在哪裡,無法找到關鍵的成因,作者非政治工作者,對實情理解當然也有限,因此從幾個層面出發,希望能提出一些想法、一些建議,讓脈絡可以稍稍浮現。

充滿負面因子的開局

在11月初的民調蔡英文仍有50%的滿意度,對第二任後期的總統而言這個滿意度很驚人。再者2021年的公投中民進黨支持的四個議題全數占優,所彰顯的氛圍當然也是有利於民進黨。無可避免的,疫情一定是本次選舉的重要因素,疫情當中受到傷害的人太多,無論是自身或家人朋友受到影響,那個怨恨必然存在,特別對年輕人而言帶來的經濟衝擊不小。

2022年上旬選戰正要開打,在實然面與國際狀況下防疫政策驟然從清零到共存,這樣的狀況讓指揮中心受到質疑,兩年來的防疫紅利此刻消耗殆盡,留下的只有「擋疫苗」等並非實情的耳語,此時與2021年年底公投時的背景已經大不相同。

當然,陳時中仍保有部分國民的信賴跟疼惜,但經過五月開始的疫情升溫,民進黨忽視了民眾對防疫及疫苗的不滿,縱使這個不滿不見得與事實相符,然而民進黨政府與陳時中並沒有妥善的處理及和解,以致陳時中的影響力有所下滑。此外,在整場選舉中陳時中原有的人設全然不存,讓人忘記了他本來的面目,取而代之的是時有錯誤、混亂而不鮮明的形象,對此幕僚難辭其咎。

在整場選舉中陳時中原有的人設全然不存,讓人忘記了他本來的面目,取而代之的是時有錯誤、混亂而不鮮明的形象,對此幕僚難辭其咎。(資料照)

後見之明來說,林智堅論文事件是這場選舉的最大轉折點,這個事件後民進黨逐漸出現收拾殘局的頹勢。事實上這個狀況有跡可尋,民進黨在推動大新竹合併失敗後,因桃園也產生了擺在眼前的危機而徵召林智堅,林智堅之於民進黨無疑是當時的重要支撐軸,若林智堅本人對論文事件有自信的情況下,即便重來一百次,民進黨仍有九十九次可能選擇全黨挺一人。

然而無可避免的選擇絕對不是沒有錯誤的選擇,這個事件中民進黨的風險評估錯誤、實際情況認知不足乃至於林智堅陣營所採取的錯誤策略,讓年輕選民出現了「你們不要把大家當白癡」的負面情緒。一舉也擊潰了民進黨原本的桃園為支點帶動竹苗勝選的策略,同時也讓整場選舉的方向移動到對個人攻擊,逐漸的讓選舉變成炒冷飯。這樣的開局下,民進黨收拾殘局的氛圍已然形成。

林智堅論文事件是這場選舉的最大轉折點,讓年輕選民出現了「你們不要把大家當白癡」的負面情緒。(資料照)

組織面上的混亂

經歷了2018年的韓流後,民進黨上下都陷入了嚴重的PTSD中,黨內中央集權的色彩越來越重,生怕因為各地初選的撕裂或者是各有主事者而導致下一次的韓流。這次縣市長的提名中也帶有濃厚的PTSD色彩,六都市長全數徵召,地方縣市長雖非徵召,但黨中央也高度具有影響力,這固然是疫情下權衡作法,兼之過程中可想見各派系也有參與,又黨主席對派系不必然可以完全掌握,然而廣義的黨中央在派系合縱連橫的情況下或有徵召,或有某程度的間接指派,以致初選機制難以確切運行。

民進黨向來是個先戰後和的政黨,在候選人雙方保持一定風度的前提下,初選可以帶來良性競爭,可以作為先期檢視,當然因初選失和而造成紛爭的情況也可能出現,然而有初選至少能讓未獲提名者服氣,至少可以凝聚候選人的支持者及勢力,讓選戰團隊準備好進行實戰。

在黨中央高度介入的情形下,追求的是所謂的「黃金陣容」,例如林智堅之於桃園。然而若有人遷就,當然就有交換,新竹候選人知名度不高,或許是能吏而非戰將的情形即因此而生。又以雙北為例,林佳龍一心想要選臺北,希望能透過比較好的基點作為其政治生命的延續,但2018在連任台中市長失敗大輸數十萬票、交通部長任內表現毫無建樹的林佳龍不受青睞,因此而上演了長達一個月的說服陳時中選臺北、林佳龍選新北的交換過程。以上種種的交換對選民來說觀感必然負面,你覺得的黃金陣容不一定真的是黃金陣容,最後林佳龍在新北市完全打不出任何攻勢,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狠狠的輸了將近五十萬票,政治生命也應該要劃上句點。選民不是資源回收站,強加的指派選民不會接受。

又以雙北為例,林佳龍(右)一心想要選臺北,希望能透過比較好的基點作為其政治生命的延續,但2018在連任台中市長失敗大輸數十萬票、交通部長任內表現毫無建樹的林佳龍不受青睞,因此而上演了長達一個月的說服陳時中選臺北、林佳龍選新北的交換過程。(資料照)

招數使老的空戰

2020年民進黨透過網路KOL、各類發聲者確實帶來的空前的勝利。然而這幾年來PTT、Dcard等論壇、甚至臉書各新聞媒體專頁均已因各種因素瀰漫對民進黨不滿的氣氛。這些論壇上有些集團性動作當然十分可疑,但無庸置疑的是這會帶動真人選民的感受跟情緒。從防疫期間開始這樣的狀況就已經很明顯,許多論壇上粗暴至極、令人感到不舒適的言論也能受到廣大回應即可見一斑。

這樣的情況是民主國家必經的困難,然而民進黨支持者越來越不願意回應,越來越懶得吵(包括作者本身也是一樣),不見得正確的訊息或半真半假的訊息當然成為主流。若你覺得某個訊息不對,若你認為希望能夠澄清,每個人都能積極的發聲,捍衛自己所相信的價值。

本次選舉中民進黨仍然仰賴2020年的KOL、各類發聲者作為許多議題討論回應的主要方式,然而現代網路社會中KOL的耗損速度極快,發聲內容不見得合宜,不見得能夠有到理的說服人,若被扣上「側翼網軍」的帽子後更失去公信力。我們不會完全否定這樣的方式,事實上這也是網路世界中難以避免的發聲管道,然而民進黨對這個招數過度仰賴,某程度成為選舉主軸,發聲者對自己言論的尺度沒有拿捏、對所開的「玩笑」不見得可以好好掌握(包括部分候選人),以致於這個招數在2022年沒有奏效,反而造成負面效果。

距離2024選舉還有一年

相對於2018的群情悲憤,2022的失敗顯得慘白而無力。支持者的氣勢目前看起來沒有因為敗戰而凝聚,危機意識跟哀兵必勝的氣勢目前還看不到。以筆者自己為例,自2014年因興趣寫作談論時事至今,筆者從未拿過來自政黨的任何報酬與資訊。然而筆者從2020至2022年間幾乎沒有政治評論的產出,一方面當然是不見得對民進黨政府所有的政策跟執政表現感到滿意,二方面是因為熱情慢慢消退,工作雜務難以讓筆者能即時接收所有新聞訊息,新聞訊息不充分,則多數人都會選擇先看看,不先說話。相信有相當多的民進黨支持者跟筆者有一樣的感受,甚至看到了本次選舉的失敗時,也遠遠不如2018年的感到痛心。

民進黨必須要告訴支持者未來的方向,必須要告訴支持者努力的目標,必須要讓支持者找回支持的熱情,必須要讓支持者能夠願意用自己的時間來告訴別人自己為何支持民進黨。從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2021年至2022年的選舉,可以看得出來台灣人民已經不再是特定支持者,而是會不斷移動,不斷找尋自己認同的價值,民進黨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中再次說服選民,再次凝結支持者,讓支持者能夠面對2024的選擇做出明確選擇,並且勇於發聲。對選民而言,堅持勇敢奮鬥或投降,都取決於台灣人的選擇。

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6日召開「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對於2022九合一大選大敗,帶著秘書長林錫耀(右)宣布辭黨主席負責。(資料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全面真軍】:〈2022縣市長選舉分析:冷選舉下的挫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