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德瑞克說碳金融》第四十講:轉型真的不容易!談綠色悖論與沙烏地阿拉伯

但是問題來了,供應化石能源的企業要是預想到上述的情境,那麼他們因應的最佳策略就是盡可能提升近期的產量,在價格還不那麼差的時候多賣一點,以求避開利潤更低的未來。所以反而導致短期內排放將會更多,意味著氣候變暖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就是綠色悖論的核心理論:「對抗暖化的政策越積極嚴格,反而導致短期內的排放更嚴重。這些政策達到了對氣候暖化反向的效果,並不是在延緩它,而是在加速它」。

大家好,我是德瑞克,我對氣候變遷議題下的碳金融有高度興趣,同時也抱著高度質疑。

綠色能源轉型,路上峰迴路轉。(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所謂的悖論(Paradox),指的是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似非而是、未預料到的,違背直覺卻是得到正確的推斷。在關於減少碳排放的政策理論中,也存在這樣一個有名的「綠色悖論」。

曾經被評為「德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的漢斯─維爾納辛恩(Hans─Werner Sinn),在2008年時出版了一本名為《綠色悖論》的暢銷書,提出這樣的觀點:為了對抗全球暖化進行減少碳排放,政府推動了各項措施,像是對化石能源徵稅或是對可再生能源進行補貼,這都是屬於「需求面」的調整。目的是讓消費者降低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同時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按照供需理論來說,對化石能源的需求下降,價格就會跟著降低。而越往低碳世界走,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少,所以理論上價格會越來越低。

但是問題來了,供應化石能源的企業要是預想到上述的情境,那麼他們因應的最佳策略就是盡可能提升近期的產量,在價格還不那麼差的時候多賣一點,以求避開利潤更低的未來。所以反而導致短期內排放將會更多,意味著氣候變暖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就是綠色悖論的核心理論:「對抗暖化的政策越積極嚴格,反而導致短期內的排放更嚴重。這些政策達到了對氣候暖化反向的效果,並不是在延緩它,而是在加速它」。

其實這很好理解,如果預期股票市場將會長期走跌,那麼你會不會想盡快出清掉手上的持股?今天賣出總比明天賣出好,誰也不想讓資產擱淺「住套房」,對吧?

人性就是這樣,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自身利益最佳化的盤算,這導致嚴格的法令不一定就能收到更好的成效,甚至有時候還導致反效果。台語俗諺也有類似的概念:「嚴官府出厚賊,嚴爸母出阿里不達」。

當然,所謂的悖論就是充滿矛盾的立論,因此綠色悖論提出之後,也成為經濟學家們與環保主義者爭論的話題,這方面讀者們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尋。

不過,這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上一講所說的,國際能源署(IEA)規劃到2025年,全球使用化石燃料將到達頂峰,然後就會開始逐年減少。這件事情真的會照著規劃這麼順利發生嗎?

化石燃料真的會在2025年以後逐步減少嗎?(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IEA)

2025化石能源達到頂峰之後下降的目標,目前看來是無法達成。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其它大學智庫合作的報告,化石燃料生產至少會持續增長到2040年。各國政府「共同預測」未來20年,煤炭只會小幅減少,而石油與天然氣產量將會增加。

下圖中,綠色區塊與紫色區塊分別是,要達到限制1.5°C與2°C升溫的「理想情境」,而紅線是各國針對能源「真實需求」做出的計畫。可以看出來理想與現實有很大的落差,這就是能源轉型的現實面。

能源轉型的理想與現實。(資料來源:https://productiongap.org/2021report/#R3)

這樣的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直接反應出能源行業的青黃不接,Varo Energy的CEO Dev Sanyal總結為「對舊的投資不足,對新的需求不足」。舊的化石能源產業因為投資不足而供應受限;而各式的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能源、氫能源則因為整體供應鏈配套未到位,成本仍高而需求低迷。

2022年的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也讓能源轉型的問題加劇,在過去幾年承受罵名得不到投資關愛眼神的石油公司,正在爭取傳統能源回到投資名單中,因為「在替代的B計畫準備好之前,我們需要繼續投資A計畫,以確保我們不會出現能源供應短缺。」

就連提出氣候變遷最重磅報告,2006年斯特恩報告(Stern Review)的作者,英國經濟學家也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Herbert Stern)也承認「未來五年將需要更多的石油與天然氣,來填補因為俄烏戰爭的供應缺口」。

但是他同時也提到,因為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感,也讓歐洲推動消費模式的長期改變,加上可再生替代能源的增長,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將在10到15年內減少。

化石能源是否能持續增長獲利?(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好了,化石能源的短多長空格局已經是全球共識。雖然發生時間點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估計在2035年到2045年之間達到頂峰,然後就要反轉向下了。對面這樣短多長空,如果你是石油公司的執行長,你該怎麼辦?

甚至讓我們換個更大的格局,如果國家就是依靠石油為生的,那又該怎麼辦?

讓我們來看看被石油之神親吻過的土地,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

先看看在石油方面的全球十強名單,分別從存量與流量兩方面做觀察 (備註:以下資料分別從Worldpopulationreview.com與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取得,所以數值不完全相同,但是不影響相對排名與重要性。)

探明石油儲量全球十強。(資料來源: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從存量的角度來看,前三名是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與加拿大。但是石油的地下儲量與實際產出並不完全相關,因為有的油田雖有儲量,但是開採難度高,產出並不高。

委內瑞拉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量,但其大部分石油都在近海或遠在地下,開採困難,並且油質是稠密的(接近鋪馬路的瀝青),因此需要複雜的提煉技術才有辦法商用。

而加拿大的廣大儲量是油砂,油砂開採難度較高,工序繁瑣導致碳排放量很大,據統計油砂開採比常規石油開採的碳排放高了三成。

相較之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不只靠近地表與陸地,石油容易取得,而且屬於輕質原油提煉相當具有成本效益。從下圖各主要產油地的成本來看,沙烏地阿拉伯的生產成本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委內瑞拉(Venezuela)的生產成本是20 $USD/bbl,加拿大(Canada)是90 $USD/bbl,而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的生產成本是 3 $USD/bbl。即使是同樣位於中東的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難望其項背。

主要產油地的生產成本預估。(資料來源:https://knoema.com/)

儲油又多又好挖又容易提煉,因此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最二大的石油生產國,約佔全球十分之一的產出。

原油產出十強。(資料來源:美國能源資訊署EIA)

而美國本身是石油消費大國,總產出還不及總消費,還得進口石油才夠用。所以沙烏地阿拉伯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全球貿易的油裡面,每六桶就有一桶來自於沙烏地阿拉伯。這也讓它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處於領導地位,甚至能讓美國總統拜登在七月親自拜訪,尋求石油增產卻空手而歸,沙烏地阿拉伯在能源界的地位可見一斑。

全球原油出口十強。(資料來源:Worldpopulationreview.com)

沙烏地阿拉伯是由國王統治的絕對君主制,原油是由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公司(Saudi Aramco)管理,而豐沛的天然資源帶來驚人的國家收入,石油出口佔了全國總出口的七成,而也石油相關產業佔了國內GDP的一半。

一個國家有這麼重的比例在化石燃料上,在面對全球化的低碳浪潮與能源轉型,沙烏地阿拉伯不會沒有感受到威脅。所以他們從1970年代開始,每一個五年計劃都訴求要實現「經濟多元化」,試圖開拓石油以外的產業,“但僅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功”,阿拉伯專家同時是普立茲獎得主,凱倫豪斯(Karen Elliott House)如是說。
那麼,沙烏地阿拉伯將如何面對這次巨大的能源轉型呢?

根據牛津能源研究所的報告《Saudi Oil Policy: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Era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談到沙烏地阿拉伯在能源轉型時代的變化,總結出以下幾點:

1. 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使沙烏地阿拉伯能夠在任何價格環境中競爭並保持健康的利潤率。白話解讀就是要繼續投資設備,當石油世界中最便宜也是撐到最後的供應者。

2. 使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脫碳,以提高在碳價格上漲的世界中的競爭力。意思是投資在碳捕捉利用與儲存(CCUS)上,規劃到2035年每年捕獲、利用和儲存 110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3. 提高國內能源使用效率並優化能源結構,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國的石油出口潛力。沙烏地阿拉伯其實也是日照大國,他們希望推動國內的能源轉型多用可再生能源,然後把石油留下來賺出口外匯。預計到 2030 年將生產 12 吉瓦的太陽能和風能,國內的一半用電要來自於可再生能源。

4. 將產品組合轉向石化產品和石油的非可燃用途。我們在上一講提到,石油除了當能量來源,其他像是肥料、化學纖維與塑膠等應用都離不開石油。而這些應用都不是太陽能或是風力發電能取代的。

5. 隨著向脫碳能源的過渡加速,最終石油產品脫碳以維持對沙烏地阿拉伯核心產品的長期需求。沙烏地阿拉伯正雄心壯志著朝氫能源邁進,也號稱要做最便宜的綠氫能源供應者。2020年沙烏地阿拉伯正式向日本交付了第一批40噸的藍色氨(由氫加工而成),用於無碳發電。這項合作展示了從生產鏈(沙國)到消費鏈(日本)的跨國際整合。

2022年九月,世界首批船運藍色氨抵達日本。(圖片來源:https://www.aramco.com/)

引用美國能源地緣政治專家Jim Krane的話做為總結:「沙烏地阿拉伯的野心是成為全球石油市場上的最後一個人。他們希望全球鑽出的最後一滴石油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

沙烏地國有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石油工程師認為,能源轉型應該專注在如何更清潔地開採石油,而不是單純地減少開採量。

但氣候科學家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論述?他們指責沙烏地阿拉伯一方面承諾減少碳排放,一方面卻預計將石油產量提高到每天 1300 萬桶,這根本是在「洗綠」。

新舊能源的角力仍將繼續。(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能源轉型的浪潮下,多方角力與各自論述也將持續進行。值得關注十一月即將在埃及登場的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當中應該可以看到更多的針鋒相對。

不過下一講,讓我們先來關心一個與生命息息相關的課題,未來有可能的發展趨勢。那就是水資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