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公共空間增加民主意象就從國會做起

邱志偉

由於立法院議場內的國父遺像油畫,在上會期被國民黨立委砸破,目前預估要花費115萬修復,且須耗時一年。許多委員提出各種不同看法,包含拿去拍賣、收起來等。而我則認為,只把議題聚焦在國父遺像的損壞,把事情看小了。我們應該藉此機會,重新審視國旗、國父遺像於立法院議事殿堂內懸掛之必要,看是只保留國旗,還是要放上其他圖片意象取代略帶威權色彩的國父遺像,例如放上玉山、或是台灣地圖、甚至是爭取台灣議會設置請願的林獻堂畫像等。總之,在公共空間去威權化,應從民意最高殿堂的國會做起。

目前在學校機關、政府單位等地仍懸掛國父遺像,這一切源自於1947年的「國父遺像張設辦法」,這是一紙行政命令,且當年中華民國仍處於中國大陸治理時期,中國正處於國共內戰階段,民主化也離台灣尚遠。之後隨著蔣介石、蔣經國的離世,校園、機關所需懸掛的照片越來越多。

相關辦法已從最原始的國父遺像懸掛,到1988年進步到落落長的:「機關學校團體懸掛國旗國父遺像先總統 蔣公遺像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遺像暨元首玉照辦法」,任何民主國家的重要機關或是學校,根本不可能懸掛有這麼多威權時期的代表人物,這簡直是獨裁國家才會有的個人威權崇拜,對於國家的民主轉型有害。

立法院議場內的國父遺像油畫,在上會期被國民黨立委砸破,目前預估要花費115萬修復,且須耗時一年。(本報資料照)

當年李登輝前總統推動民主化過程,我相信他是基於先處理實質問題原則,而未大幅更動威權象徵的產物。因此,即便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政府決議廢除1988年的落落長條文,但「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國旗國父遺像及元首玉照懸掛要點」,依然將國父遺像,列為各級政府機關(構)、公立學校需要懸掛的單位。

但我們都可以靜心思考一個問題,即便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創建者,但這追認程序其實也有爭議,更別說孫中山與台灣的關聯性至今仍是個謎。在校園從小紮根的,反而應該是加強學生愛土地,要能與台灣本土加強連結,而不是加強與威權時代象徵有爭議的威權圖騰。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在7月30日將逝世2週年,他生前最在意的就是台灣主體價值,國家整體的正常化。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表示,李登輝生前「最期待後代在國際呈現台灣主體性」,而且李登輝生前強調自己並不想被崇拜。這是個嚴肅的課題,台灣在總統民選之後,該是時候要邁入去威權的時代,不要還停留在緬懷威權相關圖騰。

而立法院作為民意的最高殿堂,放諸全球各國議會,即便是美國國會所放的圖騰也只有國旗,其他許多老牌民主國家更是沒有特定裝飾物。日前我到立陶宛訪問,立陶宛國會「憲法廳」,放的巨幅照片是見證立陶宛重要歷史時刻的作品,那讓人走入之後,立刻對該國的民主憲政肅然起敬。

但台灣的國會當中,不管是議場、各委員會會議室,所放的裝飾全部都是國旗及國父遺像,很難讓人與台灣追求民主化的歷程有正面連結。

因此,我建議立法院在此關鍵時刻,不要只將問題侷限在國父遺像油畫修復的技術問題,而應當要將視野更放大來看,國會要如何增加民主意象,如何增加台灣主體性的代表物,讓外賓到訪之後,很快的可以透過畫面讓人與台灣追求民主的過程聯想一起。

游院長這幾年一直希望推動國會改造,特別是空間的改變,這點讓人十分欽佩。但期盼能將議題更多元化,推動台灣的國會有更多民主意象,這是即刻可做之事,而且不用惱人的搬遷程序,只需好好討論,立刻便能執行,以此讓國人參訪或是外賓來訪,能對台灣的民主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立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