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從全臺大停電看政府的能源轉型困境

鄭楚忻

總統蔡英文在3月1號接見八大工商團體理事長,交換能源等重要政策意見,並回應業界最關心的缺電問題,她表示2022年預計用電尖峰仍會持續成長,但針對水力發電、發電機組修復、挪移用電尖峰、再生能源等進行多項政策實施,會確保臺灣穩定供電。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專題報告時,當場保證到2030年臺灣絕不缺電。

然而不到兩天的時間,臺灣在3月3號迎來本年度首次的大停電,高雄興達電廠發生事故影響全臺電力系統,導致佔全臺三分之一發電量的機組跳脫,全臺多處皆受到停電影響。而核電更非救星,核三廠3日上午因外電不穩出現兩部機組反應器急停的狀況,顯現無論火力或是核能發電,集中式電網缺乏韌性的架構都不足以回應像這次的突發事件。

上週四(3日)高雄興達電廠發生事故,引發全國大停電。圖為停電情境照。(資料照)

因應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許下的淨零承諾,行政院預計於今年三月份提出淨零路徑與社會各界溝通,屆時應會看見再生能源的比例將大量增加。但綠色和平認為,面對減碳、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政府皆在企業的要求、國際的壓力以及民意中搖擺不定,目前缺乏規劃、綁手綁腳的減碳政策,也看不出其對於淨零目標的堅定決心。

倘若淨零是第一要務,那要求企業與各部門節能,將資源投放於再生能源的建置和社會溝通、並強化智慧電網的布建應是最重要的工作項目,而非不斷承諾不會缺電,卻任憑用電持續成長、再生能源目標跳票。

預計於2023年上路的碳費政策,本應是提供企業節能減碳誘因的重要政策,也能籌備臺灣因應減碳與調適工作的資源,但政府一再的縮手,讓政策與費率的討論限縮在小規模的徵收,除了把自己擋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高牆外,更無法撼動臺灣用電不斷增加的窘境。

企業應擔起節能與創能責任,不是出一張嘴要求政府

此外,當所有的發電、供電、再生能源開發責任都落在台電肩上,還要求世界數一數二便宜的電價,本就很難期待台電能將工作做得完美。綠能市場早已對企業開放,企業身為能源最大的消耗者,應當負起節能與創能責任,而不是媽寶一樣對綠能不出錢又不出力。

借鑑國際越來越多企業重視再生能源的自發自用,例如加州蘋果總部裝設17MW太陽能裝置,利用太陽能技術並搭配儲能、微電網技術為總部發電,更在全世界發展各地供應商的綠電建置計畫。企業的角色應從用電者轉變為產電者,用更積極的態度看待淨零的轉型,公私協力,才可能讓臺灣在電力無虞的前提下,穩步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