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德瑞克說碳金融》第七講:減碳的考驗 ─ 原來愛地球是帶點痛苦的

德瑞克

大家好, 我是德瑞克, 我對氣候變遷議題下的碳金融有高度興趣,同時也抱著高度質疑。

在前一講,我們介紹了碳價。碳價就是企業要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的成本。有了這個成本,人們需要更積極的選擇減少排放的方式生活,因為關係到每個人的口袋,畢竟地球是大家的,我們大家應該共同維護它,不是嗎?

但是,因為現實裡影響的因素太多,彼此又錯綜複雜,牽涉到民生,經濟,甚至是政治與外交,讓美好的願景不只不容易實現,還常常會被其他因素反撲而不得不走回頭路。

燃燒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氣與石油)被認為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因,其中發電產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排放源,因為全世界電力大多數都還是來自火力發電。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在 2020 年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9)」中指出,全世界火力發電所產生的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65%,其中燃煤占最多(38%), 天然氣次之(23%), 燃油再次之(3%)。

火力發電廠示意圖。(法新社)

讓我們用三個方面來比較一下這三個主要的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氣/燃油):

第一,以成本來說,煤炭最便宜。以台電的2021年資訊為例,以發一度電來計算,燃煤要台幣1.52元,燃氣要1.86元,而燃油要5.03元。燃煤發電比燃氣燃氣省錢20%。

第二,以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來說,使用天然氣的碳排放最少。當然這得要看使用的機組轉換效率還有使用煤的種類而言。不過總體來說,天然氣的碳排放只有燃煤的五成到六成而已。

另外,電力產業做為國家民生與產業的支柱,除了成本與碳排考量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是電力供應可靠度。煤炭除了地球上礦藏豐富之外,分布的區域也比較廣(平均分布在美國,俄羅斯,中國,澳洲,印度與歐洲),比較不像石油與天然氣容易受中東與俄羅斯地緣政治影響。供給上相對平穩。

而且煤礦在保存與運輸上都比較容易,這對於庫存可靠度來說是相對容易達成的。因此第三,燃煤發電的可靠度相對高。

要知道,可靠的供電非常重要,因為停電真的是很嚴重的事情。產業上會造成工廠停工,供應鏈大亂,進而導致物價飛漲物資缺乏等亂象;民生的問題更大,舉凡沒有燈光一片漆黑,寒冷地區無法供暖,無法給手機與汽車充電,在電子支付盛行的地方甚至會沒辦法買東西。

而上述這些,在2021年的秋冬,中國與歐洲正經歷了這樣的能源危機。嚴重到國家領導人得出來喊話的局面。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新聞,先看看中國的部分。

2021年九月,中國煤炭價格創十年新高,九月底開始,因為中國管制電價,在成本上漲但是價格不動的情況下,發電廠不敷成本減少發電,中國沿海大省出現大規模限電;2021年十月,中國國務院修改電價機制,讓電價能浮動上漲,改革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

2021年九月,中國煤炭價格創十年新高,九月底開始,因為中國管制電價,在成本上漲但是價格不動的情況下,發電廠不敷成本減少發電,中國沿海大省出現大規模限電。(彭博)

中國總理李克強說:發展是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堅決糾正中國國內部分地區「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確保中國北方群眾溫暖安全過冬。

相同的時間軸內,讓我們看看歐洲的部分。

2021九月到十月,因為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電價飆漲;2021年十二月,原本為了減碳而逐步關閉的燃煤發電廠,又重新回到發電行列,即使碳排放價格持續拉高成本,受到當今天然氣價格上漲太多,已經遠遠超出碳排放價格,促使各國依舊選擇燃煤發電而非天然氣。波蘭是歐洲碳排放大國(歐洲第二高,僅次於德國),針對此次的電價高漲,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將指責矛頭指向了減碳,他說:「波蘭的電力價格高漲與歐盟氣候政策相關」。

當然,上述的議題因果關係很複雜,有很多國際政治角力在裡面,不過,減碳在這些談判過程中,都被視為最重要的議題大旗在討論。政策都是由減碳作為出發點,卻因為能源價格被拉高,引發供電或供暖變少,導致民生問題,而不得不走回頭路。

如果眼前都過不下去了,我們是否還有能力關心到未來的地球?這是每個人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系列文章至此,我們大致介紹碳交易的遊戲規則與減碳的現狀,該是回到文章的重點-碳金融身上。下一講,我們來說說碳金融的故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