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都市化熱,村莊永續呢?

劉烱錫 

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倡議新竹縣、市合併為直轄市,成為第七都,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筆者認為村莊是台灣文化的根本,其良好治理、活化、優美化、永續更加重要,至今政府沒有權責單位把全台數萬個村莊的活化當職責,值此中秋團圓時刻,眼看一個個村莊不斷虛空化或因都市化而解散,不免心酸。

筆者生長於嘉南平原一個以江氏、曾氏為主的百來戶農村,祖父入贅江家,我從祖母族譜計,算第九代。村莊裡人人互相認識,小時候玩躲貓貓,幾乎跑遍每家的客廳。慶幸自己的村莊沒被都市化,保持完整範圍,村裡固然常有分家產而矛盾不合的事件,人情總還在,一起過中秋、拜天公、過年、祭祖、廟會、婚喪聚會。但是,在沒有具公權力的法人代表與治理機制可處理祖產土地下,眼看著老房子傾倒,子孫要興建房舍也難申請建照,更別說村莊也需要公共活動空間如照護場所等。曾一度空洞化的村莊,近二十年來,隨著嘉、雲工業區的發展,在一日生活圈就業而住在村莊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如何邁向小而美的且永續的村莊呢?

政府推動社區營造近三十年,文化部、農委會、環保署、衛福部都編有經費,但理應主管村莊社區的內政部反而沒事。面對數萬個村莊,經費顯然非常不足,拿到經費的村莊常捨本逐末,多用在搞創新花樣、辦熱鬧活動、拼觀光來客數、搶網路與媒體曝光,村莊的治理實力(governance capacity)沒有增長多少。

2010年實施的《農村再生條例》,到底是拚農業經濟,還是培力村莊永續?大部分沒申請能力的村莊被放棄不顧?少數獲得補助的村莊,有幾個因此活化?最近地方創生計畫正夯,一些社團、社區協會、顧問公司爭相競逐,但很會做計劃、做簡報、寫報告又如何?不從本質改善,越創生,社區恐怕越空洞化。

2010年實施的《農村再生條例》,到底是拚農業經濟,還是培力村莊永續?(本報資料照)

台灣做為一個國家,近五十年來,十大建設、加工出口、科技產業、健保醫療都有政府宏觀大計畫的主導而成功,最近面對中共武漢肺炎的防疫作為更是世界典範;但反觀國內,政府並沒有把搶救村莊、村莊治理、永續村莊當成國家固本的大計畫來推動,缺村莊培力方法論、欠法制配套、沒權責單位與預算搭配,在資本主義與都市化風潮下,台灣村莊僅靠社區營造口號與不穩健的社團法人和各部會的零星預算,再過三十年會如何?

筆者2018年底代表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到波蘭參加氣候變遷公約會議,特地再去德國參觀一個約六百年歷史、2500人居住的維爾德波爾茨里德自治村(Wildpoldsried municipality),家家戶戶有太陽能板,村民合作投資風力發電,整體景緻優美、乾淨又有人情味,自治村有議會、辦公館、穩健的財務規劃與預算執行,值得仿效。但我國村莊自治連法制都沒有,應趕快亡羊補牢。德國優惠自治社區發展綠能產業,成為國家綠能主力,也很值得學習。

(作者為台東大學教授、台灣環保聯盟副會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