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深思熟綠》從風險管理角度,審視福島核災

支持核能的人士喜歡強調福島事故中,因海嘯死亡達2萬人,卻無人因核災而死亡。這個見解過份粗疏,無視這僅次於車諾比事件的巨大核災對個人、對土地、生態、社會及經濟的深遠影響。就試想同樣情況發生在台灣,我們將如何處理土地除汙?

李春祥/綠黨黨員 

福島核災10週年,值得回顧事故經過,瞭解釀成巨災的關鍵因素。尤其台灣將在今年8月舉辦核四重啟公投,在投下公投票前,應該先審視福島核災,讓記憶稍微恢復。

日本 福島 2011/3/11

福島第一核電廠擁有六座反應爐。發電容量達 4,690MW。事故發生時 4 到 6 號機進行定期檢修,1到3號機在運轉中。地震發生後,操作人員成功將反應爐緊急停機。「核電廠即使插入控制棒停止核分裂反應,核燃料仍會繼續釋放衰變熱,如不持續冷卻反應爐,就會因水分蒸發而形成空燒,導致爐心熔毀。」但在1到3號機順利停機後,跟在地震後面威力強大的海嘯,損壞電廠的備用發電機組,造成全廠停電,操作人員在重要時刻無從執行停機後必要的動作,終於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反應爐爆炸致使輻射汙染擴及福島等五縣及海洋;爐心熔毀,使電廠成為永遠無法除役的核子廢墟。

備用發電機組的損壞可說是災難擴大的核心原因。比起電廠主發電設施,備用發電機是較為「粗勇」簡單的設備。當主設施因意外事故停止運作時,電廠賴以提供動力繼續運作,就像大樓停電時,備用電力讓電梯裡的乘客可以脫困。核電廠停機後,迫切的要務是持續冷卻爐心,然而操作人員面對全黑的控制盤,根本無從運作,不得不急調消防車前來,以幫浦汲取海水灌入反應爐冷卻爐心,但仍無法改變爐心熔毀的命運。

台灣將在今年8月舉辦核四重啟公投,在投下公投票前,應該先審視福島核災,讓記憶稍微恢復。(AFP)

比「最壞狀況」更糟的災害

前核四廠廠長王伯輝投書媒體,指稱備用發電機位於地下室,故遭到海水淹沒。但事實上備用發電機的位置在高度10公尺處。常識可知這已經是三層樓房的屋頂高度。海嘯能打到這種高度,連做事縝密的日本人也想不到。海嘯不同於颱風、地震等危險事故,發生頻率遠為微小,難有經驗憑以預測會發生在甚麼地點,以及其席捲的浪高。備用發電機遭海水衝擊毀損,是機率極端微小,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故,卻巧合發生。今天,福島電廠在海邊築起高堤,以防範直到永恆都不會再來的海嘯,難道全世界在海邊的核電廠都要建造一樣高的海堤?

王伯輝投書還認為,災難的主因,是因為政治人物的不當介入,延誤廠方拉水降溫。這個說法,恐怕才是不當的政治牽拖。要知道電廠的風險管理早就算盡能設想到的最壞狀況(Worst Scenario)及緊急設施的雙重重覆性(Double Redundancy)。但實際情況仍然出乎意料,使用消防車的幫浦對核反應爐灌水,只是無奈應急,從來不在任何設計裡,不管多早開始效果都很有限。事故恰恰印證墨非定律所說,「凡是可能發生錯誤的事,就必然會發生,而且在最糟糕的時刻。」

福島事故後,許多福島居民拋棄家園,原來的人生被迫中斷,成為寄居他鄉的遊魂。(AFP)

被撤離的人 回不去的產業

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最近的著作中說,核電廠事故與地震、海嘯在本質上有相當的不同。地震與海嘯在發生時最危險,但核電廠事故最大的問題,卻是災難將擴大到什麼程度。

核災的特殊本質,就是輻射汙染眼睛看不見,半衰期長難以清除,對人體的傷害難以測量。福島事故後,民眾撤離圈至少20公里,20至30公里圈要求居民留在室內。第一天的撤離人數約5萬人,次日增至20萬人。事實上,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更大的撤離圈建議,例如美國建議80公里範圍均應撤離。許多福島居民拋棄家園,原來的人生被迫中斷,成為寄居他鄉的遊魂。台灣人迄今仍將來自5縣生產的食品稱為「核食」。支持核能的人士喜歡強調福島事故中,因海嘯死亡達2萬人,卻無人因核災而死亡。這個見解過份粗疏,無視這僅次於車諾比事件的巨大核災對個人、對土地、生態、社會及經濟的深遠影響。就試想同樣情況發生在台灣,我們將如何處理土地除汙?

從福島核災看出,不管如何防範未然及計算最壞裝況(Worst Scenario),出人意表地事故仍然可能發生。風險管理的計算方式,以事故發生的頻率乘以嚴重程度(Severity)得出風險值。即便假設核能事故發生機會很低(但拼裝的核四廠是例外),事故一旦發生,其結果的嚴重程度難以衡量。外洩的輻射汙染將散布在人及動物的身體裡,水、土壤、樹木和建物之中,難以清除和復原。就數學言,風險值是無限大。面對影響又深又廣,無法計算的巨大風險,避免(Avoidance)是最佳上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