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包厘任務

如果你覺得紐約是常被人詬病的一個冷漠城市,那是因為你看得不夠深入,沒有看到這些Bowery Mission志工溫暖的笑容。

NYDECO

2020年的感恩節對許多紐約客來說是一個感受錯綜複雜的節日。自三月以來的新冠病毒把這個城市帶到幾乎完全停滯不前的狀態,紐約市因而失業必須領救濟金的人數接二連三破了紀錄。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接下來要面臨的可能就是三餐不繼,付不出醫療保險,甚至將會無家可歸的困境。而在美國,感恩節比起聖誕節更像是台灣的農曆年假期,是親人團聚的節日。不少民眾將感恩的心,以回饋助人的方式來呈現,幫助那些沒那麼幸運的民眾,讓他們在這個團圓的日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和台灣的慈善團體會以年終尾牙的方式款待街友或是經濟上比較弱勢的民眾一樣,紐約這裡的慈善機構也會在感恩節這一天,準備豐盛的食物,提供給無家可歸或是有經濟困難的人與家庭,大家齊聚一堂用餐,比較有過節的氣氛。當然這樣的場合也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在避免疫情擴大而必須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勢必要做調整。

感恩節這天,筆者經過曼哈頓下城的一個慈善組織Bowery Mission,看到外面路邊搭起好幾個棚子,人們魚貫前進領取他們為弱勢族群所準備的外帶感恩節大餐。一直對Bowery Mission這個組織感到好奇的我,就在一旁拍些照片想做紀錄。結果這個組織的CEO James Winans看到我在拍照很客氣地來詢問一下我的目的之後,安排非常友善的媒體接待志工Anna Chung帶我在這個活動走一圈,介紹這個一年一度感恩節慈善餐會的細節,並到裡面的廚房參觀,解釋志工們如何準備多達1350份的餐點。

每年感恩節慈善組織Bowery Mission都會舉辦提供生活遇到困境的紐約客的感恩節大餐餐會。(圖:作者提供)

Bowery Mission的年度慈善感恩節餐會是紐約市的一個大活動,多年來讓無數面臨困境的紐約客或是弱勢家庭,在這個全年最大的節日中也能夠享受火雞、烤馬鈴薯、南瓜派、熱湯等傳統美食,至少在這一天,他們不會是孤單的過節。不過在詳細介紹這餐會前,先來談談Bowery Mission這個歷史悠久,享有盛名的慈善機構。

不少人來到紐約聽到「包厘街(Bowery Street)」就自動會想到是曼哈頓唐人街的一條主要街道。的確,在Delancey Street以南的包厘街,幾乎九成是中文招牌,唐人街最有名的建築之一「孔子大廈」,也是在這條街上。不過Bowery這個字讓筆者最有印象的不是唐人街,而是在紐約非常有名的音樂表演廳Bowery Ballroom。包含Bowery Ballroom在內,Delancey Street以北到Houston Street之間的幾個街區也被紐約客稱作Bowery。這個地區是美國獨立前曼哈頓最早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在十七世紀中葉就已經有來自尼德蘭的移民在此落腳。

Bowery Street是紐約歷史相當久的街道,附近地區是十七世紀中葉尼德蘭人到紐約開墾最早落腳的地方之一。(圖:作者提供)

除了知道Bowery Ballroom這個表演廳之外,七零年代紐約龐克搖滾誕生地傳奇音樂廳CBGB酒吧也同樣在這個區,巷弄間還有其他不少昏暗的小酒館。後來筆者曾經鬧出一個笑話是聽到這裡有個地方叫做Bowery Mission,想當然爾應該也是一家地下音樂表演場所,想說找一天要去看看是那些類型的樂團在那邊表演。

有好幾次經過Bowery Mission的大門,看到那建築很有歷史,很酷的哥德式建築大門更確定這裡應該是一個很「地下」的酒館。不過同時也注意到門外的景象卻常是三五遊民遊蕩,或是進進出出這棟建築。只不過九零年代的紐約其實這種景象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直到有一個週末晚上,一個人來這裡,把大門打開一看,真的糗大了!原來這裡是一個遊民收容所,根本不是什麼酒吧或Live House。當天尷尬地離開之後,後來也漸漸看到與Bowery Mission相關的新聞才知道以基督教信仰救助普羅大眾為宗旨的Bowery Mission早在1879年就成立在這個社區,一百四十年來一直在從事幫助紐約這裡不論什麼原因三餐不繼無家可歸民眾的慈善機構。

剛來紐約不久,經過Bowery Mission都以為是一個有地下音樂現場表演的小酒館。(圖:作者提供)

其實Bowery Mission不是一個單純的遊民收容所而已,畢竟他們擁有的空間有限,而且不是每個需要幫助的民眾都沒有住所,也不一定是已經習慣在街頭的他們覺得更自在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這裡提供在紐約那些生活困難的民眾,不論男女、不管年紀,任何宗教信仰,可以溫飽的三餐,冬天可以禦寒的衣物,一個可以洗澡淨身的場所以及適切的醫療救助。甚至有一些技職教學與就業輔導課程,目的就是要讓這些人能夠早點脫離無家可歸的困境,對未來永遠抱持著希望。

Bowery Mission在下城有一個園區是專門用做臨時收容所的地方,提供有需要的人最多七天的臨時住宿。(圖:作者提供)

現在的Bowery Mission在與紐約市其他慈善機構合作,以及仰賴企業和民眾捐款贊助的的支持下在大紐約地區有七個園區,為社區裡那些需要救助的民眾提供服務。這裡的工作人員也絕大部分是義工性質,不少人更是因為曾經在人生低潮時接受過Bowery Mission的幫助,之後自然地成為這裡的義工,同樣幫助那些有需要的紐約客。

回到今年Bowery Mission的感恩節餐會,和往年不同的地方是,以往是在感恩節這天,開放讓民眾分批到室內用餐過節。今年則全部以外帶的方式,讓民眾來領取,可以帶回家或其他地方享用。現場也另外在戶外搭起數個棚子,每個棚子不容納超過十八個人的數量讓民眾可以在此用餐。武漢肺炎疫情期間,遊民和弱勢族群的健康和染疫狀況也是最被關切的事項之一。為此,Bowery Mission特別設立多個流動洗手台,隨時對使用過的桌椅進行消毒的工作,讓用餐者在乾淨安全的環境下用餐。同時還提供口罩給有需要的人,都是設想周到,非常溫暖的措施。

因為疫情關係,和往年讓民眾分批到室內享用感恩節大餐不同,Bowery Mission在戶外搭建領取食物和用餐的棚子。除了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外,也準備多個洗手消毒設施,確保民眾在清潔安全環境用餐。(圖:作者提供)

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當Anna帶我進到室內準備餐點的廚房和打菜包裝的空間時,比食物的香味更讓人感到振奮的是所有參與志工展現出開朗喜悅的精神。在感恩節前的這一個星期,超過160位志工必須要處理烹調450隻火雞,2000磅的馬鈴薯,500磅的蔬菜,烤焙300個派,和煮50磅的咖啡,才能在感恩節這天提供1350份的熱食讓民眾取用。當時筆者看到的不是忙碌一星期下來的疲憊,而是又一年任務完成的喜悅。

Bowery Mission義工準備感恩節餐會的工作繁重,但個個意志高昂,精神抖擻。(圖:作者提供)

其實光在今年10月與11月這兩個月當中,Bowery Mission預計會送出6萬5千份熱食餐點。而去年一整年Bowery Mission就準備了近43萬份餐點,提供10萬人次的臨時居住收容,6萬多個人次的沖澡以及1500人的醫療與視力檢測。James Winans提到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關係,更多紐約客遭遇生活上的困境,平常來領食物與物資救助的民眾人數就比以前多出近一倍。

Bowery Mission在服務紐約市遭遇比較不幸的民眾上貢獻非常大。(圖:作者提供)

在廚房時,看到廚師義工們裝好當天最後兩袋火雞肉,戴著口罩的臉藏不住任務完成而露出的笑容。上頭的一個標語寫著“Serve Like You Are Serving A King”,是啊!就是這樣以服侍國王的精神來為這些遊民街友服務,讓這個已經有141年歷史的慈善機構,完成太多不可能的任務。

“Serve Like You Are Serving A King”是Bowery Mission義工的的座右銘。(圖:作者提供)

如果你覺得紐約是常被人詬病的一個冷漠城市,那是因為你看得不夠深入,沒有看到這些Bowery Mission志工溫暖的笑容。

Bowery Mission: https://www.bowery.org/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