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群魔亂舞的地獄廚房?

雖然「地獄廚房」的廚房最初是用來形容當地社區的「水深火熱」,和餐聽其實沒有太大關聯,但隨著紐約市的演變,百老匯音樂劇盛行,緊鄰戲院區的「地獄廚房」開始出現許多餐廳,讓看戲的人有更多用餐的選擇。位於西四十六街,第八與第九大道間的那一部分街道兩側全部是餐廳,之後也得到「Restaurant Raw(餐廳街)」的名稱。同時也因為以前房租較便宜,吸引許多不同國家移民來這裡開餐館,販售自己家鄉的食物。光從第九大道的四十二街到五十七街之間就有近二十種國家的料理餐廳,儼然是紐約的「料理聯合國」。

NYDECO

相較於電視實境秀「地獄廚房」名廚戈登(Gordon Ramsay)不時爆怒砸盤的刺激畫面,如果來過曼哈頓中城西側的「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這區,走在一些綠樹成蔭的街道上根本感覺就像是拂面春風般的天堂的名不副實。對於現下的紐約客來說,「地獄廚房」就如同名字裡面的「廚房」表示的意思一樣,是許多美食料理聚集之地。而「地獄」則是形容這裡過去龍蛇雜處,治安不好的歷史。的確,從十九世紀中到上世紀的八零年代之間,這一區一直都是歐洲移民幫派地盤,從最早的愛爾蘭裔和德裔幫派,到後來拉美裔的幫派入侵,常常在暗黑的巷弄裡出現幫派械鬥的亂象。

走在「地獄廚房」的街道,很難想像會與「地獄」有什麼關聯。(圖:作者提供)

但這樣的解釋不夠傳神。真正Hell’s Kitchen 「地獄廚房」名稱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版本是十九世紀時在哈德遜河對岸紐澤西州居民每逢夏天汗流浹背時會看到曼哈頓那邊不是炊煙裊裊,就是沙塵漫天,頗有地獄的既視感。但最常被流傳的說法則是十九世紀末期,兩位在附近執勤一菜一老的警察正好目睹一場幫派之間的械鬥。菜鳥警察看了之後嘆口氣說,「這個地方根本就是地獄啊!」。結果老鳥警察回說,「如果說是地獄,那還算溫和,說這裡是地獄裡的廚房(熱中之熱),一點也不為過!」於是「地獄廚房」之名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地獄廚房」在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以前是曼哈頓治安較差的地區。(圖:作者提供)

但「地獄廚房」四個字總是有負面的形象在,所以後來有一群當地居民和房地產業者為了增加房地產價值,以在西五十二街和十一大道附近一處為紀念前市長DeWitt Clinton而命名的公園為由,將這個地方改稱作Clinton。只是這個改名動作沒有獲得太大迴響。現在在路上隨便找人問說Clinton在哪,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的。不過一提「地獄廚房」,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馬上能回答說就在第九大道和四五十街那邊。當地居民也逐漸覺得這樣的名字很有特色,事實上,在兩千年後,Hell’s Kitchen附近的房地產是曼哈頓增值最快的幾個社區之一,名稱一點都不是問題。

「地獄廚房」地區的房價是近年來曼哈頓增值最多的地方之一。(圖:作者提供)

最初的「地獄廚房」範圍大概是在曼哈頓第八大道往西至哈德遜河,南北則是在三十六街與四十一街之間的區域,方便許多貨物的運送和儲放。現在的「地獄廚房」已經向外延伸到南從西34街起北至59街之間的街區。東邊是百老匯戲院區,西邊有哈德遜河濱公園的美景,南邊是曼哈頓高檔新市鎮Hudson Yards,北邊則銜接上西區,林肯表演中心的藝文活動空間。這樣的環境,可以預期之後的房產增值只會持續下去。

「地獄廚房」從最初只有五六個街區的範圍,擴大到現在超過二十條街涵蓋曼哈頓中城西邊不小的區域。(圖:Google Map)

雖然「地獄廚房」的廚房最初是用來形容當地社區的「水深火熱」,和餐聽其實沒有太大關聯,但隨著紐約市的演變,百老匯音樂劇盛行,緊鄰戲院區(Theater District)的「地獄廚房」開始出現許多餐廳,讓看戲的人有更多用餐的選擇。位於西四十六街,第八與第九大道間的那一部分街道兩側全部是餐廳,之後也得到「Restaurant Raw(餐廳街)」的名稱。同時也因為以前房租較便宜,吸引許多不同國家移民來這裡開餐館,販售自己家鄉的食物。光從第九大道的四十二街到五十七街之間就有近二十種國家的料理餐廳,儼然是紐約的「料理聯合國」。也因此從1974年開始,每年五月第三個週末的9th Avenu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成為紐約市規模最大的美食街坊節,歷久不衰。

現在「地獄廚房」第九大道的部分有近二十種不同國家的料理餐廳,儼然是「料理聯合國」。(圖:作者提供)

「地獄廚房」另一個比較明顯的轉變是紐約市同志圈活動的區域從最盛行的西村,漸漸往北延伸到雀兒喜(Chelsea)一帶,再到約兩千年左右,又更往北邊轉移到「地獄廚房」這裡來。這個遷徙轉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房租上,許多無法負擔西村和雀兒喜房租的年輕同志族群,紛紛搬到大概只要一半到三分之二房租的「地獄廚房」。走在附近街道,可以看到不論是餐廳酒吧或住宅,處處掛著友善同志的彩虹旗。

最近一二十年紐約市同志活動地區逐漸擴展到「地獄廚房」這裡,常常可以看到店家或住宅外彩虹旗飄揚。(圖:作者提供)

今年以來,為了整頓紐約市日益嚴重的遊民問題,加上武漢肺炎疫情關係,市政府「徵召」了一百多家旅館當作臨時的遊民收容所。其中「地獄廚房」這區就有十九家,比其他地區都還要多。當中還不乏像是曼哈頓中城相當搶手每晚兩三百美金價格,希爾頓飯店旗下的Double Tree飯店。也有老牌家族經營,離百老匯戲院區很近的旅館Washington Jefferson Hotel以及幾家號稱「精品旅館」的飯店,同樣是暫時關閉,成為遊民收容中心。必須說明的是,不是所有住在這些收容所的人都是「無業」的,事實上有不少人或是家庭雖然有工作,但微薄的薪水無法負擔得起紐約市超高的房租,只能尋求政府的協助,至少有個容身安家之處。

「地獄廚房」附近有十九家旅館,包括像希爾頓飯店系列的Double Tree都因為武漢肺炎疫情關係,暫時轉變為遊民收容所。(圖:作者提供)

但畢竟還是有一些無業的民眾成為造成當地居民困擾的來源。尤其是夏天入夜之後,有些人不戴口罩向現在只能在戶外用餐的紐約客要錢,有些人還會因為對方不給而對他們咆哮。或是有人酒醉或嗑藥之後倒臥路旁,不僅影響附近商家營業,也讓居民感受到潛在的安全威脅。不只是部分住在收容所的遊民會製造問題,這樣的收容所也會引來其他遊民在附近活動,因為即使無法入住,還是可以使用相關的資源。已經開始有一些老居民說感覺好像七零年代的「地獄廚房」又回來了。

遊民的增加,帶給「地獄廚房」附近居民不少困擾,紛紛向市府陳情希望能夠盡快將改成遊民收容所的飯店恢復正常。(圖:作者提供)

在紐約市疫情趨緩,逐漸開放的初期,「地獄廚房」這裡是違反防疫相關規定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每逢週末各餐廳酒吧外面都擠滿人潮,甚至嚴重到紐約州政府在後來吊銷多家餐廳酒牌,才稍微有點改善。不過老實說,這樣的「地獄廚房」才是疫情發生前的日常。即使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那種酒酣耳熱的氛圍,正是被關閉太久的紐約客最需要的解放。

「群魔亂舞的地獄廚房」,或許就是疫情下的紐約市最寫實的一面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