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後疫情時代的歐洲,應該重新調整對中國戰略

包括梅克爾在內的歐盟領導人,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情勢應該有更務實的認識。美國已經認清對中國採取「交往政策是失敗」此一事實。

托克維爾

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為全球帶來嚴重疫情。當「世界衛生組織」(WHO)淪為北京傳聲筒和化妝師、全球首強的美國和各國均自顧不暇之際,北京先是對內宣佈復工,再來就是策動「大外宣」,宣傳中國體制遠比歐美政府在防疫上更有效率,甚至公然散佈陰謀論,指控美國陸軍才是傳播病毒的始作俑者。緊接著,北京再藉由如此的「完美時機」,透過人大會議「突襲」,通過「港版國安法」,引發歐美國家反彈。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並將制裁相關中國官員。

「脫歐」後的英國強生政府也警告,中國直接在香港訂立國安法,而非透過香港立法會立法,與「香港基本法」條款有衝突,也與中國在「中英聯合聲明」下應遵守的國際責任相悖,不僅削弱「一國兩制」,更侵犯港人權利外交。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呼籲北京「懸崖勒馬」,否則英方將與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五眼聯盟」(Five Eyes)夥伴攜手,做出進一步回應。

諷刺的是,面對美、英兩強對中國的強勢回應,歐盟迄今卻是對北京僅止於口頭敦勸。歐盟成員國外交部長在視訊會議後,對中國強行制定香港國安法,表達「嚴重關切」,批評中國此舉削弱香港自治,危害「一國兩制」原則,更令人懷疑中國信守其國際承諾的意願。但是歐盟外交政策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制裁中國不是解決辦法。即將於7月1日接任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更強調,與中國保持合作關係,對歐盟而言符合「重大戰略利益」,她將致力於與中國保持「重要的、建設性的對話」。

德國總理梅克爾強調,與中國保持合作關係,對歐盟而言符合「重大戰略利益」,她將致力於與中國保持「重要的、建設性的對話」。(EPA)

歐盟27國對於如何制衡近來中國擴張全球勢力的野心所採取的步調並不一致,因為各國有不同的考量,對於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也不一。梅克爾對於川普諸多言行不甚苟同,更是讓美國與歐盟的夥伴關係出現裂痕,給予北京分化的機會。尤其今年秋天,梅克爾規劃27個歐盟國家領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高峰會,在後疫情時代與美中關係瀕臨「脫鉤」之際,更令人關切歐、中關係的未來走向。

儘管德國視中國為經貿最大市場,梅克爾對於川普要求各國聯合抵制中國通訊巨擘「華為」也無意配合,但經驗豐富的她並非對北京過於一廂情願。從幾年前中國運用「一帶一路」為誘因,在中東歐舉辦年度「十六加一」峰會(去年希臘加入後成為「十七加一」),其中有11個是歐盟成員,早已引發德、法等歐盟大國的戒心,德國更是公開警告北京不要分化歐盟。

然而歐盟內部又以匈牙利和義大利對於「一帶一路」最為擁戴,但身為「七大工業國」(G7)唯一加入「一帶一路」計劃的義大利,卻是遭受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積極爭取成為歐盟會員的塞爾維亞則是中國的馬前卒,北京從塞國首都貝爾格勒興建一條直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鐵路,企圖直接貫穿歐洲心臟。中國也在希臘和葡萄牙投資港口和電力基礎建設,在德國大舉搜購戰略性產業,更極力拉攏中東歐國家,擴大其與西歐國家之間的嫌隙。

此外,川普軟硬兼施歐盟成員排除「華為」,梅克爾不理不睬,堅持走自己的路。法國總統馬克宏雖然私下配合,但也有附帶條件,未公開唱和。英國則是在疫情衝擊後,才一改先前模糊態度,首相強森要求官員制定計劃,預計於2023年將中國在英國5G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參與降至零。

川普軟硬兼施歐盟成員排除「華為」,梅克爾不理不睬,堅持走自己的路。(AFP)

武漢疫情爆發後,中國發動全球文宣攻勢,全力宣揚其防疫成效,反諷歐美等民主國家防疫不力。北京也透過「醫療物資外交」,捐贈或出售口罩呼吸器等醫療物資給歐洲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門和媒體也開啟所謂「戰狼外交」,先是批評法國養老院工作人員在疫情中擅離職守,瑞典的「佛系」防疫草菅人命,又散佈不實消息指出義大利人在居家隔離的陽台上唱歌感謝中國。中國駐歐洲各國大使館更是卯足全力宣傳與投書媒體,讚揚中國援助歐洲各國醫療物資的人道愛心,暗示美國川普政府自私且自掃門前雪,只有中國才具有國際領導的能力。如此自我宣傳、又離間歐美的作法,反而加深歐盟國家的反感與疑慮。

至於中國人大通過決議在香港制訂新國安法,猶如對歐盟的最後一記警鐘,但包括梅克爾在內主要歐盟國家仍然不願隨川普起舞。對於疫情也無意用「武漢病毒」或「中國病毒」來加深歐、中之間的磨擦,這與梅克爾向來的國際斡旋手法如出一轍。她總是不希望談判破裂或是一開始就硬碰硬,她瞭解中國不只是歐盟的經貿合作與競爭夥伴而已,在諸如民主、人權、法治等領域,已成為歐盟的「體制性的對手」。

梅克爾的對中思維符合現階段歐盟的主流意識,畢竟歐盟主要國家仍對川普沒有好感,對中國仍有期待,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的疫苗開發,以及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等全球性議題上的合作。而川普上任以來相繼退出巴黎氣候變遷公約、伊朗核武協議以及世衛組織,都讓歐盟感到失去全球領導,只能自食其力。

其實,包括梅克爾在內的歐盟領導人,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情勢應該有更務實的認識。美國已經認清對中國採取「交往政策是失敗」此一事實。習近平處理疫情與香港的手法,顯示他只在乎內部權力鞏固與「維穩」,在國際事務上依然醉心於擴張全球影響力,分化歐美國家與民主陣營的團結,甚至製造區域軍事衝突來轉移內部注意力。

梅克爾瞭解中國不只是歐盟的經貿合作與競爭夥伴而已,在諸如民主、人權、法治等領域,已成為歐盟的「體制性的對手」。(EPA)

歐盟27個成員國各有內部發展以及維持對中關係的考量,結果在北京的影響下,歐盟儼然被區分為兩個集團,一是較「親中」的匈牙利和義大利,一是較為審慎的德、法等國。無論梅克爾與馬克宏對川普的觀感如何,他們都是現階段歐盟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領導人,應該拋棄對川普的個人成見,即使無意與中國陷入衝突,至少在強化歐盟產業自主、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以及高舉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這兩大層面,德、法兩國應該堅持立場,引領其他歐盟成員的作為。

尤有甚者,就算歐盟對中戰略必須關照全體成員國利益,但在歐盟之外,無論是由美國主導的G7有意再擴大邀請澳洲、印度與韓國加入,來討論如何共同因應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局勢,又或者是英國發動結合10個國家共同減低對「華為」依賴的倡議等,歐盟大國都應該將全球秩序的鞏固與對中國有效的制衡,置於個別與中國經貿利益之上。更遑論歐盟也可以利用中國急欲拉攏的心態,提高對中國談判的籌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