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和平的核爆與「新東京計畫」(中篇)

當年每本零售價180日圓的《關於東京灣兩億坪填海造陸之勸告》,如今已經成了全文被公開在網路上的歷史文件,閱讀到它的後人,每每為書中的規劃、預測與估計數字,以及緻密地引用美國核子實驗的學術文件引證核爆開採土石的可行性而驚訝不已。

神楽坂雯麗

續上篇

加納久朗在《關於東京灣兩億坪填海造陸之勸告》一書中提出他那壯大的「新東京計畫」(ネオ・トウキョウプラン)時,已近晚年。

加納久朗晚年與愛犬的合照。除了因為他壯大的「新東京計畫」為人所知之外,身為日本住宅公團首任總裁,加納久朗也是將不鏽鋼流理台之類的現代居家設備引進日本的推手。(網路)

1886年出生的加納久朗,也並非只是一個單純喜歡誇大妄想的老先生。他生於幕末上總一宮藩的藩主之家,明治維新後,繼承了加納家的爵位,也歷練過橫濱正金銀行(今三菱東京UFJ銀行前身之一)的國外分行總管等職位,是日本戰前政界與財經界的重要人物。戰後,除了擔任日本住宅公團首任總裁之外,1962年更在自民黨的支援之下當選千葉縣知事——但他就任時已屆70多歲高齡,上任後僅110天就過世了。

加納久朗的眾多「大和」東京灣填海造陸提案之一。若按照此案實施,東京灣的海面積僅剩下原來的一半不到。(網路)

加納久朗所提倡的東京改造計畫,雖然隨著時期有所變動,但始終以「東京灣的大規模填海造陸」為前提。具體而言,就是將東京灣的東半部(千葉縣方向)的海面全部填平,並將包括皇居在內的日本首都功能全部轉移至這塊面積廣達834平方公里的海埔新生地上。

有趣的是,加納不僅對於首都的改造有著莫大的熱情,他甚至覺得這座「新東京」在名稱上,也應該要有一番新氣象:

「有人建議,我們不應把改造後的首都稱為『新東京』,而該稱為『大和』(ヤマト),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在過去封建時代,這裡原本稱之為『江戶』,後來改為東京。那是因為天子從京都往東移駕至此,才被稱為『東之都城』,也就是東京。這其實只是在模仿支那(中國)而已。這次因為要建設嶄新、民主且國際化的首都,我們並不需要一定要執著於『新東京』這個名字上。我認為不妨以日本的古名『大和』稱呼這個新首都。」

那麼,填滿半個東京灣所需的砂石原料與土方,又要從哪裡取得呢?

如此規模的海埔新生地,所需要的砂石量當然非比尋常。加納在書中,建議將房總半島上的丘陵與低山刨除削平,在填平東京灣東半部之後,再以這些山體削平後的人造平原規劃大型農業區——以現代人的感覺而言,這簡直跟在《模擬城市2000》裡打開地形編輯工具亂點一通差不多。無論如何,加納認為他的「新東京計畫」,只要盡早著手並應用某種「高科技手法」,是充份可能在1960年代中完成的。

《關於東京灣兩億坪填海造陸之勸告》書中所附的「新東京計畫」摺頁大地圖。就現代人的感覺來說,比起政經書籍的附錄,更像是科幻電影的解說書。(網路)

加納甚至連要先夷平哪座山頭,都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首先是房總半島上高379公尺的鹿野山,接下來是高329.5公尺的鋸山。考慮到後者較為堅硬的地質組成,加納建議可以採用與美國計畫在阿拉斯加築港(「戰馬車計畫」,參閱前文)時同樣的方法——以地下核爆震鬆鋸山的山體,再相對輕鬆地挖掘土石。

加納也引用了美方的實驗評估數據,認為相較於以傳統炸藥炸山,以核彈輔助開採土石,可省下至少五千萬美元以上的成本。耐人尋味的是,加納認為「使用地下核爆,放射能會全被岩石與沙土吸收,不致於危害人體」,因此以核爆震鬆丘陵低山,確保土方來源是「合理且經濟的選擇」。

《關於東京灣兩億坪填海造陸之勸告》附錄中引用並翻譯了美方的核子試爆實驗數據,認為技術上使用核爆輔助土木工程充分可行。(網路)

雖然加納的計畫從未真正被日本政府全盤採納,但他建議中的許多細節,確實成為日後各種日本首都功能遷移及東京灣大規模開發的雛形。儘管東京灣的東半部並沒有被填平,但在繼任加納縣知事的後繼者主導下,千葉縣絕大多數的自然海岸線都在1960-70年代經過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工程而消失殆盡,許多低山丘陵也確實被刨除削平——只是這些新地皮並沒有被開發成加納理想中的大規模農業區,而只留下了許多高爾夫球場。

唯一值得慶幸的,可能就是沒有一座山是因為被氫彈炸鬆了而消失而已。低矮的鹿野山與鋸山如今也仍然是觀光客踏青散步的好去處

當年每本零售價180日圓的《關於東京灣兩億坪填海造陸之勸告》,如今已經成了全文被公開在網路上的歷史文件,閱讀到它的後人,每每為書中的規劃、預測與估計數字,以及緻密地引用美國核子實驗的學術文件引證核爆開採土石的可行性而驚訝不已。

《關於東京灣兩億坪填海造陸之勸告》其實是智庫大約花一年的時間分組討論,並由加納久朗主導統整的報告書,並非一人之作。(網路)

加納久朗的「大和城」理想或許永遠沒有機會實現。但「填平東京灣」這個壯大、華麗的構想,除了影響到現實中的東京都市開發進程之外,也在許多日本通俗文化創作物——動畫、漫畫、小說⋯⋯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到了1980年代,「被填平或將要被填平的東京灣」成了許多以東京為舞台的近未來科幻故事中,大為盛行的基礎設定。

(待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