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武漢肺炎疫情重創的不只是歐洲人健康,也衝擊歐盟團結

托克維爾

源自中國的武漢肺炎病毒刻正嚴重肆虐歐美各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和美國都成為重災區。「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中國勢力滲透下,淪為北京傳聲筒,秘書長譚塞德屢屢替中國掩蓋疫情的舉動擦脂抹粉,還替北京的防疫成果歌功頌德。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則是陷入自顧不暇的慌亂與不安。

與軍事戰爭、恐怖攻擊、金融海嘯以及難民湧入等議題不同的是,這波來勢洶洶的病毒看不見、也摸不著,它更挑戰著歐盟無國界的自由旅行、開放價值,甚至生活與社交習慣。美國川普政府為了自保,可以在未與歐盟盟友討論之前,就逕自宣布禁止歐洲班機入境美國。歐盟成員眼見義大利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也只能一個接一個地關閉邊境。對比2015年來自中東的難民湧入危機中,中東歐國家出現開放與接納與否的爭議,這次對於隱形的武漢肺炎病毒來襲,歐盟國家在巨大的恐懼陰影下,只能紛紛選擇自我隔絕的封城與封國等幾近極端手段。

武漢肺炎病毒刻正嚴重肆虐歐美各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和美國都成為重災區。(美聯社)武漢肺炎病毒刻正嚴重肆虐歐美各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和美國都成為重災區。(美聯社)

無論疫情還要持續多久,更值得深入探討的是它對未來歐洲經濟、文化、價值、團結乃至文明的長遠影響。尤有甚者,這波疫情的蔓延對於包括許多歐洲極右派「反全球化」陣營,儼然構成一股論述與動員的助力,未來很可能在政治建制中形成更強的影響力量。

當「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成為防疫顯學,它嚴重考驗歐洲文化中的親吻、握手等問候習慣。當餐廳、咖啡館、酒吧紛紛關閉,群眾集結規模被限制在十人、甚至兩人以下,長期下來,它只會讓人際關係更形疏遠。當熱愛戶外運動的歐洲子民被禁足在家,無法外出活動,它造成心理層面的孤寂,容易衍生社會問題。當快速累積的死亡案例多來自年長與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時,突然失去至親與無法安排喪禮的無奈與悲傷,需要國家給予適當的集體治療和撫慰。

這股在心理層面深度積壓的挫折、憂慮與不安全感,對歐盟這個有著28個成員的大家庭而言,更是考驗建制效能與治理團結的關鍵時刻。去年才歷經歐洲議會選舉與歐盟執委會改組的歐盟,急需強而有力的領導與協調,才能在如此緊急的災難時分展現效能。遺憾的是,歐盟高層官員欠缺危機處理經驗,產生「制度性失靈」,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等有分量的領導人,也只能隨人顧生命,以各自的國人生命健康優先,違反歐盟單一市場的規定,宣布不出口醫療物資給其他國家。奥地利和捷克直接禁止義大利民眾入境,完全無視歐盟申根旅行自由的規定。完成「脫歐」程序的英國眼見防疫不及,首相強生居然先提出「佛系」的放任防疫措施,用近乎「物競天擇論」的自然淘汰思維來因應疫情,如今也不得不「髮夾彎」,開始規範商業場合的營業與學校停課。

歐盟高層官員欠缺危機處理經驗,產生「制度性失靈」,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等領導人,也只能以各自的國人生命健康為優先。(歐新社)歐盟高層官員欠缺危機處理經驗,產生「制度性失靈」,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等領導人,也只能以各自的國人生命健康為優先。(歐新社)

整個歐盟運作迄今看不到內部的有效協調與運作,討論中的經濟紓困方案也仍是空中閣樓,反倒是最先傳播武漢肺炎病毒的中國,開始展開強勢的國際文宣與外交援助,提供包括義大利和塞爾維亞等歐洲國家口罩、防護衣與呼吸器等醫療衛生物資和專家協助。北京透過「大外宣」將病毒的源起責任轉移給美國、甚至義大利,再透過「大內宣」手法製造中國疫情已獲控制、各地紛紛復工、甚而武漢市也數日「零確診」的假象。

北京反過來自我形塑為「國際的防疫功臣,犧牲自我來爭取兩個月的時間讓世界各國進行防疫準備」。如此的國際文宣攻勢,配合部分「一帶一路」沿線「親中」國家的唱和,製造「唯有威權中國才能成功抗疫」的形象。矛盾的是,中國運用的手段是極權的干預與全面性監控,加上「假新聞」傳播和掩蓋實際疫情,目的在鞏固習近平的領導權威,崇尚人權與自由的歐洲很難完全採取如此的中國模式。看看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仍然採用軟性的自主禁足和封城,就可以看出民主與威權體制的不同。

這波疫情對歐洲經濟層面的打擊才正要開始。可以預期的是,隨著災後重建的龐大費用,歐洲銀行的壞債將快速累積,幾年前的希臘「歐元危機」可能再起。歐盟迄今尚未提出完善的銀行紓困案與歐元區的保險協助計劃,更為歐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

反對全球化、歐盟建制和移民的歐洲極右派勢力,極有可能搭著這波疫情的政治效應,在未來選舉中攻城掠地,強化影響力,最終將為歐盟的決策與團結形成新阻力。圖為近年波蘭極右派團體遊行。(歐新社)反對全球化、歐盟建制和移民的歐洲極右派勢力,極有可能搭著這波疫情的政治效應,在未來選舉中攻城掠地,強化影響力,最終將為歐盟的決策與團結形成新阻力。圖為近年波蘭極右派團體遊行。(歐新社)

最後就是政治面向的衝擊。原本就反對全球化、歐盟建制和移民入境的歐洲極右派政治勢力,極有可能搭著這波疫情所帶動的政治效應,在未來幾年的選舉中攻城掠地,強化對政府政策的影響力,最終將為歐盟的集體決策與團結形成新的阻力。各國的健保制度會是未來各股政黨勢力角力的戰場。

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歐盟的最後補救機會是:首先,在強化疫情掌控與侵犯個人隱私與自由之間找到適當平衡,這方面可以援引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科技,來增強篩檢的效率與精確度,同時確保透明性以及讓民眾真實瞭解疫情的進度。

其次,包括台灣和新加坡等在內,若干亞洲國家在防範武漢疫情擴大的做法上,有許多值得歐洲國家學習的面向。諸如紐西蘭和以色列總理在內,許多國家的政要都讚許台灣模式與經驗。危機就是轉機,當各國都各自為政、各掃門前雪之際,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才有助於政策的調整,與執行行動的有效協調。

關閉邊境、維持社交距離,都只是暫時性的防疫措施。當疫情逐漸消褪,生活回到日常,人們從這場抗疫作戰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將是:彼此仍然要更為信任、團結,和做好因應危機的準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