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從疫情控制看台德差異

吳宜真

德國政府終於在3月16日開始關閉與多數接壤國家,包含瑞士、奧地利、法國、盧森堡與丹麥的邊界,而東邊的捷克則在數日前已經關閉了對德國的邊界。至今(17日)德國各邦確診人數突破7000大關,昨日一日的新增確診數量超過1100人。這一切看在同時接收台、德兩邊資訊的台灣人眼裡,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回顧今年一月底,德國首次出現確診案例,而台灣也幾乎於同一時間開始陸續出現確診案例。德國在這一波位於巴伐利亞辦公室的群聚感染控制得宜,感染者被隔離後皆痊癒出院;人民照常生活,一切關於疫情多麼嚴重的言論,都被視為「製造恐慌」,甚至會被嘲笑「流感死的人還比較多,你怎麼都不擔心?」。許多旅德台人極力呼籲自己的親友要戴口罩、要存糧,都被當成耳邊風。看到路人咳嗽、打噴嚏不遮掩口鼻,有如驚弓之鳥,紛紛抱怨德國人衛生習慣怎麼這麼差。同時,街上的口罩全數被掃光,奇怪的是:「德國人又不戴口罩,口罩哪去了?」

一個月後,德國才終於迎來下一波的疫情,德國衛生部正式宣布進入大流行,而確診人數也呈現等比級數上升,從每日兩百到三百、五百,到昨天的一千。由於德國人愛去的義大利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加上這一個月內大型音樂節、嘉年華照常舉辦,依照歐盟居民自由移動的狀況,想要追蹤感染源已經不可能,疫情控制正式進入下一個階段。

至17日為止,德國各邦確診武漢肺炎人數已突破7000大關,昨日一日的新增確診數量甚至超過1100人。(彭博檔案照)

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直到上週,從高風險地區回國的民眾若無症狀,依舊不需要強制居家隔離,僅需填寫旅遊史以及聯絡資訊。如同台灣一般公共場所的大消毒也不常見。隨著確診人數的上升,隨之而來的便是恐慌購物,以及我國人與其他亞洲臉孔的人們時常遇到的,遭受歧視的狀況。甚至曾經在「台灣用手機定位居家隔離者」新聞下留言批評「監控之國」的德國人,現在則表示「如果可以告訴我確診者位置,要犧牲個人隱私我也能接受」。

到了上週,德國全數學校與幼兒園已經關閉,大學也延後開學。本週起,非必要性之店家也不營業。3月14日,總理梅克爾拍攝了影片,並推出阿拉伯語與土耳其語字幕版,說明德國目前的防疫措施以及宣導防疫概念,或許我們也能從中思考,如果台灣防疫進入下一階段,會發生什麼事?我們該如何應對?

該影片開宗明義便是:一切措施以延長疾病爆發,不讓醫療系統超載為最首要原則。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德國自疫情爆發以來都是採取「輕症在家隔離、重症才需至醫院治療」的措施。也許生病待在家的人會感到恐慌,但以現在維持在0.1%到0.2%死亡率之間的狀況,可以說這個策略發揮了作用。

於是,梅克爾呼籲國民,「展現社會團結、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把醫療資源讓給最需要的人」。最具體的做法便是「減少社會接觸」以及「勤洗手」。同時,政府也終於開始重視橫向與縱向溝通,成立特別的內閣委員會,讓包含總理與衛生部長在內的重要內閣成員,共同合作擬定方案,並且也與各邦政府首長定期會議,交換資訊。一切遵照專業,爭取時間等待疫苗研發完成。

觀察德國經驗至此,可以發現許多德國人不停呼籲「不要恐慌」以及「社會團結」。恐慌會打亂原本的資源配置、影響人們的理性判斷,也會壓迫到弱勢族群,而社會唯有人們考慮彼此的狀態下,才能好好配合政府措施,順利將疫情控制下來。台灣至今疫情控制良好,對於旅外國人也應懷抱同理心。無論是政府施政或是文化差異,旅外國人是否返台的決定都承受許多心理壓力,政府應擬定相關措施,並安撫民心,勿造成國人對立為宜。

(立法委員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法案助理)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