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深思熟綠》別再戰幾輪族:交通也要平權

我國交通事故發生率,一直以來皆居東亞之冠。顯然現行交通政策有許多待改善的空間,而其中亟待處理的,便是檢討政策對於機車使用者的極度不友善。

蠟筆小白 / 綠黨政策小組研究員
彭楚芸 / 綠黨政策小組研究員、京都大學公衛碩士
陳冠宇 / 綠黨竹北市市民代表、新竹縣第二選區立委參選人

我國的交通事故發生率,一直以來皆居東亞之冠。顯然現行交通政策有許多待改善的空間,而其中亟待處理的,應是檢討政策對於機車使用者的極度不友善。

交通單位及地方政府長期死抱車種分流及兩段式左轉迷思,漠視車流強迫交織引發更多危險。(資料照)

車速分流取代車種分流

我國目前道路設計,都是將機慢車專用道設立在道路的右側,交通及警政單位勤於灌輸「機車靠右騎」觀念,不僅讓沒有設置人行道的路段產生人車爭道的險象、更造成汽車要右轉時,必須要和後方的直行機車搶奪路權。這是違反道路駕駛的基本邏輯的:沒有要右轉的機車,為何不是走路中間,反而規定它必須得靠在道路的右側呢?因此我們認為,要降低機汽車衝突,首先要改善機慢車道的設計,取消道路中間禁行機車,並且以車速分流,而非以車種限制。

待轉區遠遠突出於路口停止線外,徒增待撞事故風險,亦威脅斑馬線上行人安全。(資料照)

左轉靠左,右轉靠右,取消危險兩段式左轉

我國交通道路規劃對於機車族最不友善的設計,非兩段式左轉莫屬。兩段式左轉的由來,其實是仿效日本五十年前的交通規劃,原因是在於過去機慢車的動力相較汽車較為不足,因此用兩段式左轉來避免速差過大產生追撞的風險。但五十年以來,動力機械運具的技術日新月異,普通重型機車的動力效能早已大大提升,強迫兩段式左轉已無明確必要性。根據資料,試辦取消兩段式左轉的路段,事故率降幅甚至能達到40%。

左轉靠左,右轉靠右,這是最符合駕駛直覺的。靠右兩段式左轉,又是一樁違背正常駕駛邏輯的設計,不僅造成駕駛在各路口待轉區標示不一的狀況之下產生混淆,更因為待轉區的增設,壓縮到人行空間,增加行人和機車擦撞的風險,甚至機車待轉區若設立在大路口中間,突出於路口停止線之外,還會增加機車騎士無辜「被待撞」的風險。隨著科技發展,機車待轉區這種過時的落伍設計應全面取消。

道路標線設計有違直覺,輕則使交通壅塞,重則因駕駛人頻繁變換車道,導致市街道路事故頻傳。(資料照)

我們認為,要解決交通亂象,必須重新思考道路設計:目前台灣大多的路段並沒有設立左轉專用車道,縱使有,也經常是和直行車道並用,或未在左轉道路口前劃設槽化線或分隔島阻斷後方車流,導致許多駕駛在直行的狀況下,車道卻突然變成左轉專用道,即使主要幹道也經常是如此。此設計極易使駕駛混淆,輕則使交通壅塞,重則因駕駛人頻繁變換車道,導致市街道路事故頻傳。

道路設計應通盤檢討

道路標線,也是機車族的安全殺手。日本等國機車族群比例不大,但道路標線抗滑係數須達65BPN,規範嚴格。而氣候多雨且擁有廣大機車族群的台灣,道路標線的抗滑係數規範卻遠較各國更為寬鬆,如此僅以四輪族觀點的安全標準來規劃道路,實在有失公平。

台灣路面標線雨天易造成機車打滑自摔,圖中左轉專用道常被機車族蔑稱為「藍藍路」,避之唯恐不及。(資料照)

因此我們主張,台灣各式街道路的設計應進行通盤檢討:改善道路標線材質、車道指向設計,全面設立左轉專用道,並且在特定大型路口,檢討是否有必要設置右轉專用道。

道路平權,不能僅仰賴罰則,完整的路權教育也須併行。台灣駕駛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對於路權的觀念不足:過去因為物資貧乏,家中若能有部汽車,儼然象徵著地位高人一等,長久以來導致今日台灣社會「以小汽車為尊至大」的道路亂象及迷思。

事實上在先進國家,路權如同人權,是相當重視無分載具型態之平等的。因此,我們的駕駛需要接受更多教育,讓安全與尊重所有道路使用者的觀念,深植在所有用路人的心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