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西方強權操作下的伊拉克人生劇場 :MoMA PS1“Theater of Operations, The Gulf Wars 1991-2011觀後感

MoMA PS1 “Theater of Operations, The Gulf Wars 1991-2011”這個展覽是由Peter Eleey 為總策展人,「安迪.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為主要贊助單位,在三個樓層中分別展出超過80位藝術家的作品。從生活在伊拉克或旅居世界各地伊拉克裔的藝術家以及西方國家反戰運動人士的角度看兩次波灣戰爭所啟發的繪畫雕塑,影片紀錄與裝置藝術,內容與平常在主流媒體所看到的新聞畫面,評論觀點大不相同,讓人非常震撼。

NYDECO

一聽到伊拉克這個國家,五秒鐘之內你腦中第一個浮出的印象是什麼?我想三十歲以上的人大概超過六七成會出現伊拉克近代最有名的獨裁者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剩下的應該就是CNN畫面上常出現的烽火連天斷垣殘壁的景象。出生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省的攝影工作者Jamal Penjweny 在他2010年的系列攝影作品“Saddam is Here”中請他在伊拉克各地旅行時所碰到的各行各業的伊拉克人,手持2006年就被處決的薩達姆的頭像遮住自己的臉進行人像拍攝。

伊拉克攝影家Jamal Penjweny在2010年的系列攝影作品Saddam is Here,讓尋常伊拉克人拿薩達姆的照片遮住自己的臉拍人像照。(圖:作者提供)

Jamal想要表達的概念是,即使到現在,西方世界的人只要聽到伊拉克,很自然的都會和薩達姆海珊做連結,伊拉克就是一個中東波斯灣旁獨裁極權國度的印象。但其實Jamal的同胞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都在各行各業安分守己,做好工作,顧好家庭,如果沒有那些戰亂,沒有西方媒體偏頗的報導,他們也就是另一個穆斯林國家。身處在「西方世界領導者」美國的筆者,其實應該就是Jamal Penjweny攝影作品概念想要傳達出去的對象。而慶幸自己是住在美國境內最不美國的紐約,可以在像是MoMA PS1這樣自由派的美術館看到他們今年秋天開始到2020年春,以鮮為人知的角度探討自1991年到2011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兩次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主題展覽“Theater of Operations. The Gulf Wars 1991-2011”。

Jamal Penjweny想要提醒世人,不要將每個伊拉克人都和薩達姆海珊做連結。(圖:作者提供)

兩次伊拉克戰爭分別發生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久後的1991年以及2003年美國為報復9-11恐怖攻擊事件,認為伊拉克是幕後主使者之一的攻擊行動(後來的檔案文件並無法證明小布希政府師出有名)。但戰爭對伊拉克人民的影響不是只有在戰爭時期,從那時候到現在,西方國家總以正義使者的角色自居,為出兵伊拉克找正當理由,同時也刻意忽略戰爭本身還有多年以來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對他們人民生活所造成深遠的影響。

小布希被許多人認為是屠殺無辜伊拉克人民的劊子手。(圖:作者提供)

MoMA PS1 “Theater of Operations, The Gulf Wars 1991-2011”這個展覽是由Peter Eleey 為總策展人,「安迪.沃荷視覺藝術基金會」為主要贊助單位,在三個樓層中分別展出超過80位藝術家的作品。從生活在伊拉克或旅居世界各地伊拉克裔的藝術家以及西方國家反戰運動人士的角度看兩次波灣戰爭所啟發的繪畫雕塑,影片紀錄與裝置藝術,內容與平常在主流媒體所看到的新聞畫面,評論觀點大不相同,讓人非常震撼。

MoMA PS1 正在展出以兩次伊拉克戰爭和其後的影響為主題的展覽。(圖:作者提供)

一般人很「方便」的接收所謂自由派媒體的報導,以為那已經相當中立真實。或是在部分小眾媒體聽到不同觀點的說法時,可能因為消息的不確定性,也沒有太認真看待。來看了這個展覽,透過藝術創作和創作背景的解說,還有後來陸續公開的紀錄片的真實影像,其實心情會變得分常沈重,看到最後,到底戰爭的雙方誰對誰錯已經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人類為什麼無法從過去的歷史學得教訓,無法避免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性結果?所謂的西方民主價值,是否只是延伸西方霸權冠冕堂皇的理由?

即使是一般人認為自由派,立場客觀的媒體,在報導伊拉克戰爭時,也多有偏頗,無法呈現真實狀況。(圖:作者提供)

伊拉克裔女畫家Afifa Aleiby 1991年所畫的Gulf War和War Painting(The Destruction of Iraq)兩幅畫中,舉起雙手無力抵抗的白衣少女身上的彈孔和流淚的天神與烽火連天的背景,淒美的表達出藝術家對自己國家遭逢戰亂的痛楚。另一個展區,科威特裔的藝術家Thuraya Al-Baqsami則以Invasion為主題畫出多件作品表現她與她的家人經歷伊拉克入侵她的國家所帶來的創傷。哥倫比亞畫家Fernando Botero以2004年流出的美國士兵在伊拉克一處戰俘營Abu Ghraib虐待伊拉克被俘士兵照片,畫出怵目驚心的畫作。美國畫家Verne Dawson 2004年以「大屠殺(Massacre)」為名的油畫,都反映出戰爭殘酷的一面。

伊拉克畫家Afifa Aleiby的畫作。(圖:作者提供)

科威特女畫家Thuraya Al-Baqsami的畫作。(圖:作者提供)

哥倫比亞藝術家Fernando Botero(上)和美國畫家Verne Dawson(下)的畫作。(圖:作者提供)

而美國知名女性主義藝術團體Guerrilla Girls的參加波灣戰爭女士兵反戰海報(她是否為那些奴役女性的政府而冒生命危險)以及英國小報《Daily Star》當年以裸胸美女手持為參加波灣戰爭的盟軍士兵打氣標語的照片,其實都是西方國家反戰人士對這個戰爭的自省和反諷。

Guerrilla Girls的反戰海報(上)與英國小報Daily Star在第一次波灣戰爭時的報導。(圖:作者提供)

展覽內容還包括介紹了伊拉克傳統經濟作物棗子的歷史以及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還有在波灣戰爭與經濟制裁的年代中,伊拉克人如何將棗子加工品用不同的標籤先偷運到鄰近港口國家如黎巴嫩,再外銷到海外的過程。這是當時部分伊拉克人賴以為生的賺錢方式,如果沒有來看這個展覽,是不會知道這段有趣卻十分艱困的歷史。瑞士籍裝置藝術家Thomas Hirschhorn 2003年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Hotel Democracy中四十四個像是扮家家酒的溫馨小房間牆上所貼上的照片卻是監獄裡的囚犯,童工,還有無家可歸的人,讓人深思世界上許多人認為理所當然的自由民主,在世界其他角落卻可能是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棗子(date)是伊拉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受到經濟制裁時,伊拉克人用各種不同方法將加工品「走私」到境外,再販售到世界各地(上)。Thomas Hirschhorn的裝置藝術Hotel Democracy(下)可以花上好一陣時間仔細觀察每個小房間內的佈置與影像。(圖:作者提供)

看展的過程中,心中一直出現八零年代英國搖滾樂團「驚懼之淚(Tears for Fears)」1989年「The Seeds of Love」專輯裡一首歌〈Standing on The Corner of The Third World〉的歌詞:

Man, I never slept so hard, I never dreamt so well Dreaming, I was safe in life, Like mussels in a shell … Hungry men will close their minds, ideas are not their food Notions fall on stony ground, where passions are subdued…

這幾句歌詞似乎完美的詮釋了展覽每張照片或畫作上的臉孔。生活在富裕安穩的國家社會有時候真的需要有這樣的展覽來喚醒自己,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不是你所看見與聽見的那個樣子。

Theater of Operations:The Gulf Wars 1991-2011在紐約市皇后區長島市的MoMA PS1展到2020年三月一日為止,無疑的將是這段期間最值得前往參觀的展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