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拒絕史詩的世代之三:烏龍軍人節及其補救

美國軍人有兩個國定纪念假日,肯定和當世界警察常年在世界各地駐軍維和的現實有關;至於我國,強敵在鄰,社會卻有厭兵反軍情結,實在很不健康,軍人節還定得怪怪的,國家制度上,國定紀念日不包括軍人節,軍人節只是「節日」不是「紀念日」,而這個節日和世界各國必有重大軍事戰役有具體明確的依據又不一樣,有待改善,把823定為國定紀念日,並當做軍人節,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

林濁水

一、軍人節定在九三,緣於國民黨搞大烏龍

以823當軍人節奇怪嗎?其實以93當軍人節才奇怪。

本來國軍三軍都各自把自己認為最有歷史意義的光榮日子,像重大戰役,建軍日訂為自己軍種的軍人節,例如「七七」是陸軍節、「八一四」是空軍節、「雙十二」是憲兵節、「三三」裝甲兵節、「四一」聯勤節、「九二」海軍節,但是卻沒有一個軍人節,於是1955年國防部認為各軍種自定節日,名稱種類繁多,無法彰顯「軍人節」的統一形象,所以就指定了9月3日當軍人節。

1955年國防部認為各軍種自定節日,名稱種類繁多,無法彰顯「軍人節」的統一形象,所以就指定9月3日當軍人節。(圖:國防部提供)

由於一般國家,甚至中華民國各軍種的紀念日依例訂在戰爭爆發或敵人投降、或建軍等最重大的日期,那麼軍人節既然是93,9月3日又是什麼偉大的日子?在戰爭結束後一年,1946年4月國民黨中央6屆27中常會這樣指示:9月3日為敵人簽定降書日,應為國定紀念日。這個指示其實是一個大烏龍。

事實上,就算要找跟中國抗戰勝利有關的大日,並不難,例如: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日本國民廣播了停戰詔書。同日,中國政府正式收到了日本投降電文;8月17日,日在華各戰區的戰鬥行動全宣告停止;9月2日上午,中、美日代表在停泊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1945年9月2日上午,中、美日代表在停泊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維基共享)

在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選軍人節,上面這些日子都合適,但是國民黨全都放棄,偏偏前不巴村、後不接店地挑了名單上沒有的9月3日,為什麼?脈絡大概是這樣的: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第二天,9月3日重慶遊行慶祝,過了一年,國民黨中常會把前一年遊行的日期誤以為是日本簽署降書的日子,於是政府就把93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再9年後,遷到台灣還喘息未定的政府,忙亂中也就不明就裡地把「93日本簽降紀念日」定為軍人節1

軍人節這樣烏龍一場地定出來,真是有辱國軍尊嚴。實在應該「還原真相,轉型正義」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海軍節,選了9月2日,為的是紀念92海戰,而92海戰正是823整個戰役中的一環。中國海軍不管是大清帝國或國民黨政府,一直到823時才算打了一個像樣的92海戰,所以才有92海軍節。92海戰只是823的一環,而823又是國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打得最成功的一次三軍協同作戰,各軍種都參加了,那麼回顧歷史,軍人節定在823不是才實實在在地符合一般現代正常國家的做法?

二、中華民國國定假日「原型」也一樣特別怪

國民黨不只軍人節定得烏龍,其他國定假日的「原型」也定得特別怪。一般正常國家國定紀念假日都以民俗節慶為主,或者加上人權紀念日,而政治性的紀念日很少列入。例如英國,8個國定假日全是民俗節慶;瑞士、新加坡,多了一個勞動節、一個國慶日;中國算是超級政治掛帥的國家,但是現在國定紀念假日除了民俗節慶外居然也和瑞士一樣,再多一個現役軍人放假半天的八一建軍節;澳洲,多了國慶、女皇聖誕和軍人節;印度多了國慶日、獨立日、甘地誕辰;印尼有建國五原則日、獨立紀念日;加拿大,則多了國慶日和國殤日。

法國民族主義強烈又流行英雄崇拜,但10個國定假日中,6個是民俗節日,一個是勞動節,高政治性的只有國慶日,兩次世界大戰勝利紀念日3個2。現在美國算是政治性國定假日最多的國家了,情形是,全國放假的紀念節日有10個,其中民俗節日有3個,和人權有關的有2個,是馬丁路德·金誕辰、勞工節;和歷史有關的是哥倫布紀念日,高政治性的有4個,是國慶日、退伍軍人節、陣亡將士節、總統日4個,這數目在先進民主國家中已經是冠軍了。

如今我國國定假日不包括有關人權的勞動節和228和平紀念日兩個後,政治性紀念假日只剩下國慶日、開國紀念日,其他民俗節日4個,兒童節1個。這算是相當正常。只是這正常現象最近幾年才出現,中華民國國定假日的「原型」和正常國家比較起來特別怪。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紀念在戰爭中死去的美軍將士。圖為美國阿靈頓公墓。(維基共享)

中國革命建立共和之後,也學西方國家訂立國定假日,但是國民黨政府一訂起來,就與眾不同,特色強烈。首先,是政治性紀念假日特別多;其次,訂的目的,有時為了和北洋軍人、中共爭正統,有時為了和各政黨統戰政治協商必要,紀念日增增減減,變化多端。

例如,1930年公佈的國定紀念假日有建國紀念日、國慶日、革命政府紀念日、總理誕辰、革命軍誓師紀念、總理逝世、革命先烈日等7個加上1個不放假的國恥紀念日共8個。政治性紀念假日之多和人家比起來,多好幾倍,勇冠三軍;其中個人崇拜以及黨國不分色彩洋溢,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各國比,都是絕無僅有。

另一方面,當時國民黨以革命政黨自我標榜,中國知識界又流行進步思想,孫中山思想更是強烈的左翼色彩,因此,佔一般正國家國定假日絕大多數的民俗宗教節慶全被國民黨排除在外,國定假日只剩下純粹的政治性紀念日,非常稀奇。這樣的特色,目標再清楚不過,國民黨政府要透過全國參與的紀念儀式,由上而下地塑造國民對黨國一體政權的認同。

三、國定假日的變遷呈現的是民主化和轉型正義的過程

二次大戰結束後,政府遷台前,國民黨以民主為號召,和中共角力,於是國定紀念假日隨著調整,剩下開國紀念、國慶、先烈紀念日、國父誕辰,政治紀念日數目之多雖然仍然名列世界前矛,而且維持獨有的個人崇拜紀念日,黨國色彩只是減低不肯放棄,但是比起過去畢竟大幅減少到剩下一半。

等到遷台之後,面對了既陌生,又對其強烈猜疑,以致於認定必須維持長期戒嚴才能統治得比較安心的台灣社會,國民黨退回去恢復了北伐後抗戰前透過全國參與的紀念日儀式,由上而下地塑造國民對黨國一體政權的認同策略,大舉增加黨國一體的國定紀念假日,甚至稀奇的「總統復行視事紀念日」都曾經出現過。

到了1980年代,政治性國定假日有開國紀念、革命先烈紀念、國慶、蔣公誕辰、蔣公逝世、國父誕辰、國父逝世、行憲紀念日,共8個。此外還有反制中共文革的文化復興節,政治性節日真是洋洋灑灑、琳瑯滿目。而相對於正常國家,政治領袖沒有人被以國定假日紀念的,但國民黨倒有孫文、蔣介石兩人,一人各自擁有兩個紀念假日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在台北自行宣稱「復行視事,繼續行使總統職權」圖為隔年中華郵政發行的復行視事紀念郵票。(圖:網路)

被拿來透過節日儀式以教化台灣民眾黨國認同的,還不只是所謂「國定紀念日」而己。例如,光復節本來是陳儀訂下的「省定紀念日」,但是後來也升級成為國定紀念日。另外,在1930年,公佈8個國定紀念日的前一年,1929年,那正是國民黨剛剛走進「一黨訓政」、「一黨領政」的訓政的時期,政府公布了28個「革命紀念日」,雖然規定並不全都放假,但是各級學校仍然必須舉行紀念儀式和演講。戰後透過紀念日進行黨國教化因為行憲大幅弱化,但到台灣名為行憲,卻又實質回到黨國一體體制。1952年,教育部令各級學校遇「革命紀念日」必須向學生詳細講解史跡。所謂「革命紀念日」洋洋灑灑有28個之多,要這樣由上硬往下塞,可見當時國民黨政府面對台灣社會時,精神狀態非常緊繃。然而,就在政治性紀念日增加到新髙點的1980年代前夕,美麗島事件爆發,宣告了社會力抗衡威權統治力量的抬頭,國家終於第一次承認民俗三節是國定假日,讓國家假日的規定出現正常國家的跡象。

這樣的正常化從1990年代開始,歷經了20多年,過程就是社會力從威權統治甦醒和黨國體制抗爭,以及國家社會的現實意識和統治集團皇權舊夢角力的過程。

扭曲的軍民關係

在上述舉的幾個國家例子中,可以發現到頗有一些軍人的紀念假日,例如,加拿大等大英國協國家有國殤紀念日;紐、澳有澳紐聯軍紀念日(法國也有兩個和戰爭、軍人有關的紀念日。)美國甚至有兩個軍人紀念假日:陣亡將士紀念日、退伍軍人節。

這些現象在既擁有長達38年戒嚴軍事統治,軍人節卻不是例假日,又瀰漫反軍情結的台灣社會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台灣在黨國體制下,透過黨化軍隊,軍人成了控制社會自由的工具,但是這卻不只不表示軍人的社會地位隨著水漲船高,甚至反而因為戒嚴體制造成了社會和軍人之間的矛盾,社會滋長了社會厭兵反軍的情結。

這樣的軍民關係非常扭曲。對照起來,絕對無法容忍軍事統治的西方民主國家,對軍人的尊重反而成為傳統,對軍人的尊重不只表現在國定紀念日上,也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例如,歐洲君主立憲國家,皇家的禮服就是軍服,我們看到的是英國王儲在結婚典禮時依例穿了軍裝。

美國軍人居然有兩個國定纪念假日,肯定和他當世界警察常年在世界各地駐軍維和的現實有關;至於我國,強敵在鄰,社會卻有厭兵反軍情結,實在很不健康。如今軍人節還定得怪怪的,國家制度上,國定紀念日不包括軍人節,軍人節只是「節日」不是「紀念日」,而這個節日和世界各國必有重大軍事戰役有具體明確的依據又不一樣,實在有待改善,如今把823定為國定紀念日,並當做軍人節,實在很值得做的一件事。

註:

1. 在中常會糊塗說93是日本簽署降書的日子後,大家就跟著以訛傳訛。例如,當過省長的宋楚瑜就是這樣

2. 2019年已把政治性假日減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