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既違和又適得其所的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

如果不是太了解猶太人文化,走過中國城的Eldridge Street靠近曼哈頓大橋一間看似教堂的老舊建築,可能也會想成就是另一個西方人教堂,而不會駐足觀看。那你可能就錯過紐約市一個隱藏版的歷史景點。

NYDECO

住在紐約這麼多年,曼哈頓中國城各個角落大概也都走遍了。這裡可以看到不少華人信仰的廟堂或道觀,包厘街上的黃大仙廟更是堪稱中國城的地標之一,也可以看出曼哈頓唐人街和早期香港與廣東移民的連結。這裡也有十多間基督教和天主教不同教派的教堂,但都不會是來中國城會特地想去看看的地方。如果不是太了解猶太人文化,走過中國城的Eldridge Street靠近曼哈頓大橋一間看似教堂的老舊建築,可能也會想成就是另一個西方人教堂,而不會駐足觀看。那你可能就錯過紐約市一個隱藏版的歷史景點。

這個建築是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在2007年整修開放之前也稱為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就是一間猶太人聚會的教堂。來紐約之後雖然經過很多次,但總覺得猶太人教堂有一種神秘封閉的感覺,一個東方人走進去參觀有點奇怪,所以一直沒有進去過。直到2013年的Open House New York Weekend活動,看到這個教堂的介紹才發現這個歷史建築裡面非常漂亮,終於第一次進去參觀。

隱身在曼哈頓中國城Eldridge Street上的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是一座非常美麗獨特的猶太教堂。(圖:作者提供)

紐約的下東城包括現在的中國城地區,自十九世紀後期就是從紐約港入境的歐陸移民聚集的地方,當時也是第一波東歐猶太人遷徙到紐約的移民潮,其中四分之三的東歐猶太人就是以下東城為主要生活據點。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是在1887年正式開放成為美國第一座由東歐猶太人興建的猶太教堂。到了1910年,已經有超過五十萬名猶太人以下東城為家,這個地區的猶太教堂更是多達六十間之多。經過一百多年後,絕大部分的猶太人已經搬離這裡,現在在曼哈頓下東城唯一一座有對外開放的猶太教堂就只剩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了。

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是下東城唯一有對外開放的猶太人教堂。(圖:作者提供)

這個由Peter Herter和Francis Herter兄弟檔所設計興建的猶太教堂成立後的四五十年之間,不僅是猶太人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 也成為新到紐約移民在適應新環境時期的一個精神寄託中心。不少比較窮的猶太人還可以來這裡吃飯,申請貸款,學習謀生技術和找尋工作機會。1996年這裡也被賦予美國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的地位。

不過,現在走在不長的Eldridge Street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裡是九零年代開始大量中國福州人移民聚集的地方,尤其就在和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同一街區的部分,幾乎全部都是福州人經營的餐館和雜貨店,也有多家職業介紹所,專為新來的福州移民仲介紐約還有外州的餐館或美甲店等工作機會。說是「福州一條街」完全沒有誇張。雖然年代和民族大不相同,Eldridge Street在接受,容納「新移民」的角色竟然是百年不變,仍然是現在進行式。

Eldridge Street有「福州一條街」的暱稱,一直是初到紐約的福州移民思鄉時會來的地方。一百年前的同一條街,卻都是猶太移民在此做一樣的事情。(圖:作者提供)

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後來因為這裡的猶太人逐漸減少,加上建築已經老舊,在1987年進行了一項為期二十年的Eldridge Street Project ,耗資兩千萬美金對這棟當時已經是百年建築進行由內到外的大整修計畫。當2007年全部完成再度對外開放時,原本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也正式改名為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除了宗教活動外,也增設了下東城地區的猶太人與當地歷史文化的展區,和社區教育的課程活動。

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在經過二十年的整修後於2007年重新開放,也改名為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圖:作者提供)

從教堂大門走進來,除了最裡面巨大的圓形藍色彩色玻璃外,所看到的吊燈,牆上與天花板的彩繪幾乎都是依照最初的樣貌再重新清潔補色,儘量還原到一百多年前的榮景。Eldridge Street Synagogue和其他天主教或基督教教堂多半是哥德式或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形式很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她的風格有很明顯的中東伊斯蘭文化元素,從建築裡的樑柱和長廊上的圓頂可見一二。

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內部經過整修後顯得金碧輝煌,其設計有別於傳統哥德式風格,而是帶有伊斯蘭文化的元素。(圖:作者提供)

教堂的新元素,也是最吸睛的部分是由藝術家Kiki Smith和建築師Deborah Gans合作在2010年才換裝完成的藍底彩色玻璃圓窗。這個圓窗是由1200片單獨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上面共鑲上了超過650個不同大小的五角星。和中間代表「大衛之星」的六角星合起來有象徵這裡不僅是一個猶太人神聖的聚會場所,也是猶太人在美國的一個重要地標。

2010年由藝術家Kiki Smith與建築師Deborah Gans合作完成的巨型彩色圓窗和中間華麗的吊燈都是教堂最大的亮點之一。(圖:作者提供)

地面上兩層樓的空間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吊燈,木製的座椅和護欄以及大理石樑柱都展現的教堂原始和整修後維持非常良好,精雕細琢的工藝。每個小圓頂中間彩繪玻璃的用色和周圍點綴的繁星,真的可以感受到些許伊斯蘭的神韻。尤其是當2013年十月第一次來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參觀時,剛好從伊斯坦堡旅行回來不久,在伊斯坦堡參觀了許多中世紀就蓋好的教堂建築,曾經分別在不同時代扮演天主教堂和伊斯蘭教堂的角色,所以也同時存在這兩個宗教的歷史文化痕跡。沒想到就在紐約很熟悉的中國城裡面就有一個風格接近,美麗程度不輸那些歷史古蹟的猶太教堂。

經過二十年的整修重建,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又回到百年前曾經是人聲鼎沸的風貌。(圖:作者提供)

因為是猶太人教堂,每個禮拜五三點以後和星期六猶太人的安息日期間,還有重要的猶太人節日,這裡是關閉的。博物館的入場費平時成人是14 元美金,不過每個星期一是「隨意付費日(Pay what you wish)」,是最好來參觀的日子。而每年十月中旬的OHNY Weekend,不只可以免費進來參觀,更有專人解說導覽,可以更深入完整的了解這個猶太人教堂還有附近下東城地區的文化歷史,是非常值得來參加的活動。

Eldridge Street上有紐約最好吃的福州拌麵,潭頭王記魚丸以及其他福州小吃,誰會想到一百年前這裡到處是賣猶太辮子麵包(challah bread)的攤子,東歐風味的糕點,和中東風味的烤肉?找個機會來中國城參觀這個很不中國的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