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歷史說書人》蔣介石為什麼能夠超越汪精衛?

蔣介石作為一名後起之秀,表面上雖然表示服從,但暗中竟然可以靠著一連串的政治手段讓自己浮上檯面,到最後甚至超越汪精衛,實在是令人好奇其中的原因。

仲編製造

要說明武人為什麼能超越文人,那再簡單不過了,綜所皆知,自古以來筆桿子總是打不過槍桿子,這句話可以貫徹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不過令人覺得怪異的是,二十世紀二零年代初,汪精衛於孫中山逝世後擔任國民政府第一任主席,確認了以黨領政的政治制度,此時槍桿子名義上就應該歸附於筆桿子底下了。蔣介石作為一名後起之秀,表面上雖然表示服從,但暗中竟然可以靠著一連串的政治手段讓自己浮上檯面,到最後甚至超越汪精衛,實在是令人好奇其中的原因。

汪精衛與蔣介石攝於1926年。[維基共享]

一九二四年一月舉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戴季陶等人均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而蔣介石不但不是中央委員,連候補委員都不是。但一九二四年五月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後,一舉成為國民黨黨軍的第二領導人,僅次於任職軍事部長兼廣東省政府主席的許崇智。在中國往往是得軍隊者得天下,何況北伐統一中國是不能靠嘴巴就能做到的,蔣介石憑著牢握手中的軍權,在國民黨中的地位飛速上升。 

蔣介石的躍升,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國民黨的分裂。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日,國民黨左派領導者廖仲愷遇刺身亡,最大受益人不是右派領導者胡漢民,而是蔣介石。蔣在刺廖案前雖說地位是平步青雲的,但是卻有層無法打破的「玻璃天花板」擋住了他的當官路,那層玻璃便是國民黨前輩。蔣在軍事上的名氣比不過前輩許崇智(許是推舉蔣上任黃埔軍校校長的重要推手),政治上的重要性比不過汪、胡、廖等一票革命黨元老,長幼制的規則讓蔣頗有怨氣,但卻無從改變。而刺廖這場橫貨卻意外讓蔣衝破天花板,成為政府核心人員。廖死後不久,蔣和汪精衛、許崇智組成特別委員會,調查元兇。而在調查兇手時,先前表示擁護右派的許崇智自然受到許多人質疑,蔣中正趁勢收走許的兵權,還大噪「右派兇手論」來排擠許,使許崇智被迫到上海避居公共租界,從此淡出軍政界,蔣中正在此時成為國民政府最大的軍權領袖。 

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日,國民黨左派領導者廖仲愷(中)遇刺身亡,最大受益人不是右派領導者胡漢民,而是蔣介石。[網路]
.
蔣中正之所以能在軍事上成功奪權,不僅是因為他的頭腦,也包含了他人對他的信任,他在軍中只喝白開水、不穿皮鞋、理平頭、和普通士兵同樣吃大食堂。嚴苛的生活規則讓蔣在軍中風評極為良好,外界普遍認為蔣是一位好軍人,包括汪也是這麼認為,他曾前往黃埔軍校觀看蔣介石練出的官兵品質如何,見各班士兵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絲毫不馬虎,給予「用十二分的努力,練成真正革命的軍隊,即現時所謂黨軍,以為總理的臂助的是蔣校長」的極高評價。當蔣提議換走許崇智時,汪精衛依照對蔣的良好印象,也就同意了,深不知蔣其實是披著羊皮的狼。

蔣介石少了同他爭奪軍權的障礙,從而跳脫政府的互相制衡的規則,形成了汪主政、蒋主軍的局面,這也為汪、蒋日後離合、爭鬥埋下了伏筆。胡漢民出走蘇聯、右派人士退居北京,許崇智流亡上海後,汪精衛開始擬定武力北伐,掌槍桿子的蔣自然受到器重,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因此提高,就名義上說,汪精衛依然是國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但實際上,蔣介石已經跳脫制衡規則,在東征陳炯明時觸及政治,於國民政府中的實質地位已經跟上汪精衛。 

汪精衛(右三)曾前往黃埔軍校觀看蔣介石(中)練出的官兵品質如何,見各班士兵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絲毫不馬虎,給予「用十二分的努力,練成真正革命的軍隊,即現時所謂黨軍,以為總理的臂助的是蔣校長」的極高評價。[網路]

一九二五年十月,汪精衛以國民政府主席的名義,開始策畫東征陳炯明的行動,汪精衛本人不懂軍事,只好任命蔣介石為東征軍總指揮。不得不說,蔣介石所練出來的軍隊真不是一般厲害,面對號稱十萬雄軍的粵軍部隊,蔣介石靠著兩萬軍隊,以充分利用戰術及訓練精良的優勢打破一道道防線,於一年後消滅陳炯明的所有勢力,兩廣宣告合一。從此,蔣介石在國內威名遠播。 

一九二六年一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簡稱為二大),蔣介石以泰山壓頂般的氣勢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全場有兩百四十八人投票贊成,僅有一人反對。不久後還兼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成為國民黨中最具有潛力的政星。而原先在一九二四年一月孫中山所招開的「一大」中,蔣介石連出席資格都沒有,可他竟然只用了短短兩年就將原先革命數十年的老前輩們一一追上,其才華、野心深不可測。 

蔣介石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掌握國民黨的實權,與汪精衛有關的淡泊名利有關。《真實的汪精衛》作者林思雲曾提出著名的《清水論》: 

「汪精衛在黨內的資格最老,和孫中山的關係最近,又有敢於自我犧牲的英雄事蹟,所以汪在國民黨內的聲望首數第一。汪精衛為人誠實、不貪錢財、特別是在個人生活方面,汪精衛不抽煙、不酗酒、不賭博、不近女色,對於政事也總是公事公辦。這在當時腐敗的中國政界,是一種非常清高的存在。」但是,即使即使有這麼多令人追捧的行徑,汪精衛卻反而得不到他人的跟隨,這是為什麼呢?「中國有句格言說:『水至清則無魚』,汪精衛品格過於清廉,所以願意跟隨他的人就很少。在中國善於玩弄權術的人總是以『封官許願』等物質刺激的方法,來召集網羅自己的跟隨者。汪精衛不但不搞『封官許願』,還對自己的部下要求很嚴,由於跟汪精衛幹撈不到什麼好處,所以願意跟隨汪精衛的人就很少。」

中國有句格言說:『水至清則無魚』,汪精衛品格過於清廉,所以願意跟隨他的人就很少。圖為汪精衛於南京國民政府前,匾額刻有「忠孝 仁愛 信義 和平」。[維基共享]
.
另外,汪精衛也不會用「結拜兄弟」等方法來拉攏有權勢的人,「結拜兄弟」是民初拉攏盟友的好策略,像是蔣介石就將這套方法弄得出神入化,他一生共結拜過無數兄弟,有資料顯示的就有五十二人,這些人都是能一手遮天的政治、軍事家,包跨陳其美、戴季陶、李宗仁、白崇禧.....甚至到張學良、馮玉祥都是蔣的義結兄弟。蔣也曾經結拜過他日後背叛的許崇智,基於這層關係,許崇智才推舉蔣當上軍校校長。 

蔣在「結拜兄弟」後有一套規則:當蔣有困難時,兄弟會來幫忙,但是當兄弟有難時,蔣則是看情況來辦事,這套規則讓他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汪精衛可不搞結拜之事,他雖然在公開場合經常自稱為「兄弟」,卻幾乎沒有結過兄弟,汪精衛曾在辛亥革命時期與袁克定結為異姓兄弟,但不久後即反悔,這是汪精衛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結交兄弟,另外,在日本革命時期,汪精衛和曾醒、方君瑛結為義姊義弟,但這可不是為了政治利益,而是實實在在的革命情感。 

蔣介石在「結拜兄弟」後有一套規則:當蔣有困難時,兄弟會來幫忙,但是當兄弟有難時,蔣則是看情況來辦事,這套規則讓他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維基共享]

汪精衛任職國民政府主席後,結拜的信件也如雪花般灌入汪精衛的辦公桌上,但汪卻屢屢拒絕,從不答應。當然,這肯定包含蔣的信件。蔣是汪名義上的下屬,當然不會忘記拉攏上司,送來了份蘭譜,請求義結金蘭,但汪精衛婉言謝絕,蔣不甘心,又送了一次,汪見其心堅如石,不結拜的原則因此產生了動搖,雖然沒有正式結為乾親,卻開始使用「介弟」來稱呼蔣介石了,直到有次一天汪精衛正寫信给蔣介石,開頭明晃晃寫著「介弟」兩個大字,給老婆陳璧君發覺了,她大發雷霆責罵道:「妳願意做他把兄,可是我不願意做他的把嫂。」陳璧君和蔣介石曾經出過甚麼衝突,使她這麼憤怒呢?我們不得而知了,只知汪精衛懼妻憤怒,不得不撕了那封信重寫,此後不再與蔣介石以兄弟相待,恢復了政治人物上的距離。 

陳璧君和汪精衛。[網路]

按照近代的政治標準來說,汪精衛有著「具有血性,又極工巧,聽者無不動容,甚至落淚」的口才,還有「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的犧牲精神,以及「如清教徒般嚴律」生活的人,是非常理想的政治家,可是汪精衛這樣西方型的政治家,卻不適合於槍桿子稱王的民國亂世,這是汪精衛一生的悲劇所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歷史說書人 蔣介石為什麼能夠超越汪精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