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高度關注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年度報告

台、美關係處於空前友好時刻,農業是否會再次「為國犧牲」在美國壓力下廣開市場大門,以換取美方對台灣更多的支持與保障,只能靠時間來證明。

焦鈞

上個月底一篇報導〈美籲台開放牛豬〉提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三月廿九日公布「二○一九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當中關於台灣農業議題部份值得高度關注。美方再次關切美牛美豬進口限制問題,呼籲台灣應基於科學和國際標準開放,同時提到稻米進口配額與基改食品問題,這都是當前農業圈最敏感的課題,農政單位需審慎處理,以降低衝擊。

根據報導,USTR報告指出台灣是美國第十五大出口市場,在評估各國貿易障礙的十一大項內容中,台灣被列出七項障礙,包括:進口政策、技術性貿易(農業生技、化妝品標示等)、衛生檢疫(牛肉、瘦肉精、農藥)、智財權保護、服務業、投資及其他障礙。

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報告有以下幾個重點:

一、美方迄今仍不放棄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台灣,以及對限制牛肉部位進口表示不滿;二、對於台灣採購美國稻米數量過低表示不滿;三、台灣的農產品進口關稅過高表示不滿;四、對台灣限制基改食物進入校園表示不滿。讓人高度警惕的是,這四個部份是台灣農業政策當前的「紅線」,美方不可能不清楚;貿易代表署直接點出問題所在,其背後目的不可言喻!

瘦肉精美豬,在台灣已經成為政治議題,沒有一個政黨執政敢輕易開放;美牛部份,限制部位及內臟進口,是基於「狂牛症」食品安全的立場,此一底線不容退縮。基改食品限制進入校園,在台灣也是寫入法令規範的,除非朝野有共識修法,否則在確保學童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這點堅持仍必須守住。

美方迄今仍不放棄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台灣,以及對限制牛肉部位進口表示不滿。(Bloomerg)

最讓人擔心的是,美方提出台灣農產品關稅過高,以及去年美國稻米進口量仍低於配額,這二點是直接戳到台灣農業當前的軟肋:台灣農產品進口數量年年攀高,國人對糧食自給率的觀念又十分淡薄;國內稻米生產數量爆倉,食用稻米的數量卻降到歷史新低。也就是說,國人自產的稻米已經供過於求,美方卻不滿意台灣進口美國稻米的數字「未達標」;就市場法則,只會讓台灣稻米市場價格愈趨崩跌,不得不慎。

去年受風調雨順,已經讓國內濕穀收購價格面臨「破盤」壓力;對地綠色直接補貼與公糧收購的雙軌制實施,在此換軌之際因民間糧商觀望心態濃厚,造成糧商盤價低於餘糧收購價格行情;另一方面,稻米出口又受阻,使得稻米公糧倉庫庫存壓力龐大。美國進口的低價稻米,已對現有市場供需產生衝擊,原本使用國產稻米的大消費戶與連鎖餐飲業者,在營運成本考量下,放棄國產稻米改用進口米,已非市場秘密。

固然國內稻米生產過剩問題,需要農政單位花更多心思加以解決;但美方壓力已迫在眉睫,能否有充裕時間得以調整,不無疑義。台、美關係處於空前友好時刻,農業是否會再次「為國犧牲」,在美國壓力下廣開市場大門(降低農產品關稅以進口更多美國農產品與美國稻米),以換取美方對台灣更多的支持與保障,只能靠時間來證明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