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偶然言中》蔡英文的無奈與對策:當「辣台妹」劇本失靈之後

蔡英文的「辣台妹」路線,原本在運氣最好的情況下,或許能夠增大選民對於北京的短期威脅的評估,在政策上可以增加輿論壓力讓藍營和柯陣營不敢升級和北京的交往,同時在選舉上,蔡或許可以拉大兩岸議題的藍綠對決,邊緣化柯文哲,最後驚險連任。不料,此舉卻帶來了副作用:既然造成了台灣危在旦夕的氛圍,反而讓深綠喜愛的民調又高的賴清德有了動機和正當性出馬爭取綠營的總統提名權。

宋文笛

台灣總統競逐日漸加溫,藍營各候選人逐漸在對北京友好的方向輪流加碼,同時綠營各候選人則走向堅壁清野,將杜絕中共影響力視為要務。近日走向和筆者三月前的判斷大致相符。

藍營方面,三月下旬,高雄市長韓國瑜走進香港、澳門的中聯辦辦公室,暢談兩岸關係,並且在和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再度強調「我強烈支持九二共識,這是海峽兩岸的交往『定海神針』」,客隨主便地套用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四年來對於九二共識性質的標準提法。

隔日,另一名潛在的藍營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似乎為了爭取兩岸話語權,主動提出邀請習近平一同進行「金門會談」(註:陳水扁 2002年和謝長廷2008年亦曾提出類似提案),並在此基礎上加碼,宣稱若得執政,他將促成金門與廈門之間成為「四通」(通水、通電、通氣、通車)的「雙門和平生活圈」,日後再應用到馬祖,進一步打造「連江和平共同圈」。

朱立倫為了爭取兩岸話語權,主動提出邀請習近平一同進行「金門會談」,並在此基礎上加碼,宣稱若得執政,他將促成金門與廈門之間成為「四通」。(圖:取自朱立倫臉書)

回憶年初習五條

筆者曾於一月初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談話時有言,習談話的主調是對台灣懷柔,意圖打開友善北京的言論空間,吸引有意競選總統大位者在兩岸關係上往北京樂見的方向修正。但蔡英文政府為了預防此效應,將習的談話往急統的挑釁思維解讀,希望以此造成寒蟬效應(deterrence),阻止其他陣營往統修正。然而由於白綠分裂,綠營淪為言論市場少數,證明這樣的嚇阻無效。

一月初時筆者寫到

在這種台灣內部混亂、群雄並起的情形下,北京大可以稍示以蘿蔔(善意),表示自己不必然是鐵板一塊,如此可以吸引或著佔據地方或者2020有意進取中央的台灣各方勢力競相. . . 在兩岸關係定位上朝著北京希望的方向稍作修正。這是春秋戰國的「連橫」戰略邏輯:如果北京繼續鐵板一塊,台灣群雄反而沒有必要討好之,因為討好也沒用;相對的,如果北京對台態度稍微軟化,台灣群雄向其方向修正的政治成本也會稍微減少,一旦群雄之中有人先打響了往統修正的第一槍而沒受到明確選民懲罰,還有可能形成群雄後續競相比賽誰往統方向修正得多的局面 (在不超過選民承受範圍的前提下)。 . . .

就北京的角度. . . 相對主張台灣國族意識的陣營在選舉政治上正處於弱化階段,廣義泛綠的向心力正在弱化(綠和白、老獨和小獨、蔡英文和其他綠營人物),政治領袖們向統方向修正的政治成本正在下降,所以正是適合北京稍示善意,統戰效果事半功倍的最佳時機。習近平的這次軟硬兩手演說,便是這大小戰略環境下的產物。

同時,在綠營方面,筆者亦提及:

蔡英文威望受挫後,綠營內部分裂加劇,不排除蔡有意願為了加強精誠團結「保衛司令部」效應(rally-around the flag effect)而採取比以往更堅定的標榜台灣民族主義、拉開和中共距離的態勢。果如此,形同陳水扁總統第二任期時的劇本. . . 反而讓親統的藍營政治人物相形之下看起來沒有原本那麼統,以致於藍營政治領袖在陳水扁第二任期期間前仆後繼的高調前往中國做正式訪問。

綠營做了「最壞情境解讀」(worst-case scenario analysis)

如同筆者當時判斷的,不只在野陣營於九合一選後加碼經營北京關係,另一邊廂,綠營也走向兩岸政策強硬化的路線。綠營方面的兩位主要總統初選參選人蔡英文和賴清德,兩位都在各自的總統參選聲明中將兩岸關係置於首位,並且都刻意將習近平的對台談話視為恫嚇,而非懷柔。兩人也都自認為自己是最能抵抗北京攻勢的候選人,並將其視為自己參選的核心正當性來源。

蔡英文和賴清德都在各自的總統參選聲明中將兩岸關係置於首位,並且都刻意將習近平的對台談話視為恫嚇,而非懷柔。兩人也都自認為自己是最能抵抗北京攻勢的候選人,並將其視為自己參選的核心正當性來源。(總統府提供)

例如蔡英文在參選聲明中判斷,北京正在「步步進逼」,既然已經被兵臨城下,攘外必須重於安內,雖然蔡的內政改革路途中遭受許多批評,但是蔡的國安外交經驗無人能比,言下之意還是蔡最適合掌總,「做一個台灣總統,需要國際觀,需要國安閱歷」,需要不只滿腔熱血,還要有身段柔軟的縱橫之術,能夠「隨時調整策略,找到最適合台灣的位置,守住主權尊嚴,也避開任何擦槍走火的可能。」 對於賴清德陣營,這是正中下懷。

賴清德在參選聲明中同意蔡,稱「2020年若輸掉總統選舉. . . 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也將陷入空前的挑戰和危機」。既然已經風雨飄颻,似乎退此一步,別無死所,那麼「保衛家園」重於「君臣倫理」,最重要的一仗理所當然得由民調比較高,勝算也比較高的人出馬,於是賴清德只好參選,因為在選舉民調層面,似乎只有他最能夠「力挽狂瀾」。

蔡英文的無奈?

平心而論,蔡自從執政以來一路飽受綠營基層批評,而這些批評也未必皆盡公允。方上台時任用較多事務官出身的官員,被批評為「老藍男」內閣。到2018年上半,傾向白綠合作的蔡英文抵擋不住深綠壓力,最後放任綠營在台北市選戰和柯文哲決裂。此決策雖然削弱了柯,卻氣走了支持柯的年輕和時代力量選民,由於年輕選民在網路輿論上都占據舉足輕重地位,反而導致綠營自身形象似乎相對深綠化;同時柯的弱化使得「韓流」有空間興起,促使綠營全台皆輸,直接引發了2020綠營或將失去政權的危機。

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綠營政治版圖萎縮,恰逢習近平對台談話的契機,蔡英文似乎為了停止深綠牽制,乾脆將自身的兩岸方向暫時引向深綠喜好的「辣台妹」路線,以期達到「比鷹派更鷹派」,讓鷹派無話可說的止謗效果(out-hawking the hawks),爭取深綠支持。

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綠營政治版圖萎縮,恰逢習近平對台談話的契機,蔡英文為了停止深綠牽制,乾脆將自身的兩岸方向暫時引向深綠喜好的「辣台妹」路線,以期達到「比鷹派更鷹派」的止謗效果。(總統府提供)

原本在運氣最好的情況下,蔡或許能夠增大選民對於北京的短期威脅的評估(inflated short-term threat perception),在政策上可以增加輿論壓力讓藍營和柯陣營不敢升級和北京的交往,同時在選舉上,蔡或許可以拉大兩岸議題的藍綠對決,邊緣化柯文哲,最後按照陳水扁2004年的策略,驚險連任。不料,蔡此舉又帶來了副作用:既然造成了台灣危在旦夕的氛圍,反而讓深綠喜愛的民調又高的賴清德有了動機和正當性出馬爭取綠營的總統提名權,對此結果,想來蔡也難免興世事弄人之嘆。

諷刺的是,深綠支持者近年來用力追求的目標最終都適得其反(backfire)。由於堅持白綠分裂,綠營在缺乏白色/淺色選民的支持下,無法過半,其「堅壁清野,杜絕北京」的訴求也就無法取得輿論戰的高地(moral high ground),綠營因而無力牽制在野候選人。韓、朱、柯等人可以大方追求北京支持,並且目前為止似乎相信他們是在「追求兩岸和平融合發展」和「拼經濟」的選民居多,政治上是加分多過減分。

一切大抵如筆者多月前所猜測的:蔡若是選擇走深綠路線,下場恐怕不妙。正如同當今,失去話語權的綠營對於紅藍白的強硬反制只顯得蒼白無力,往往被淺綠、中間和藍營選民認為是在「狼來了」。

蔡爭取提名權的說帖

如今根正苗綠的賴清德既出,蔡英文無法繼續在兩岸問題上靠著「比鷹派更鷹派」的「辣台妹」角色扮演得分。於是,蔡若欲在總統黨內初選出線,需要說服綠營,賴雖然現階段民調比較高,但是蔡在大選階段卻比賴更有勝選機會。

無論大選最終是藍綠柯三分天下或是藍綠兩邊對決,綠營乃至於藍營取勝的關鍵都是誰能夠更多侵蝕柯文哲的票源。民調顯示雖然蔡目前的總體支持度低於賴,但是在柯文哲優勢選區的20-29和30-39歲兩個群體,蔡的支持度卻明顯比較高。所以蔡爭取綠營支持的核心說帖應該是-她在大選階段吸收柯的白色和年輕選票的能力高於賴清德,相對的,賴清德在現階段獨佔的正綠選票在大選最後關頭總是會含淚回流的,無論被提名的是賴還是蔡。所以蔡可以說,雖然蔡得票能力的地板目前低迷,其天花板卻比較高;提名賴或許可以保本,但是面對藍營的強力挑戰,綠營非豪賭無法逆轉頹勢。但會這麼合理順利的操作嗎?讓我們看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