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聚焦南海》美國「海岸防衛隊」進入南海後與人道救援合作

由於台灣經略太平島的重心為「人道救援」,再加上採購美國的SAROPS系統,未來菲律賓的海上救難勢必也將採行SAROPS等並接受美國「海岸巡防隊」的訓練,此外,中油與科技部(過去的國科會)長年累月在南沙與東沙進行的海洋科學調查,也形成一套「環境資料庫」,這對海上救難的模擬工作更有與他國合作的籌碼與價值,面對美國「海岸巡防隊」未來將經常性地進入南海海域,人道救援恐成為主要任務,而執行「南援專案」的太平島也的確可以成為台美海上救難合作的重要節點。

林廷輝

3月25日,美軍驅逐艦「柯蒂斯韋伯」號(USS Curtis Wilbur DDG-54)及海岸巡邏艦「伯瑟夫」號(USCGC Bertholf WMSL-750)由南向北穿過台灣海峽,這是美軍直行穿越台海自由航行任務以來,首度有美國「海岸巡防隊」(US Coast Guard)的船艦參與。這也同時代表著隸屬於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海岸巡防隊」從南海海域出發,2月26日,「伯瑟夫」號在東海長江口外300公里處出現,引起中國海警的注意,但「伯瑟夫」號在東海海域的出現,對外宣稱正在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對輸往北韓的煤礦、燃料與貨物進行海上攔截,不過,在對外新聞稿中也披露了,將配合美軍第七艦隊的活動,與東亞的幾個夥伴國交流,提供海巡的能力建構。從2019年1月「伯瑟夫」號離開加州母港後,便規劃在西太平洋地區執行任務約170天,不過在6月返回母港,美國「海岸巡防隊」將再派遣另一艘大型巡邏船到西太平洋,與海軍共同執行海上任務。

美軍驅逐艦「柯蒂斯韋伯」號及海岸巡邏艦「伯瑟夫」號(由南向北穿過台灣海峽,這是美軍直行穿越台海自由航行任務以來,首度有美國「海岸巡防隊」的船艦參與。(facebook.com/uscgcbertholf)

過往,美國「海岸巡防隊」甚少進入南海海域,這是因為各國的「海岸巡防隊」主要以維護該國管轄範圍以內的水域,包括海上秩序、治安、走私、偷渡、衛生、檢疫與救難等任務,對於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水域,例如公海,則執行國際條約賦予的登檢任務,或對自己國籍管轄的船舶行使「船旗國管轄」,或是行使普遍管轄權,打擊萬國公罪的海盜行為等。因此,美國「海岸巡防隊」除了夏威夷群島、關島及北馬里亞納群島等美國管轄海域,及「中西太平洋鮪類保育委員會」(WCPFC)公約海域有執行打擊非法捕魚登檢之必要外,甚少進入南海,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南海周圍地帶並無領土,自然就沒有管轄的海域,此外,美國船舶(除了商業貨輪或執行開發任務等)甚少在南海海域出沒,在這兩個行使管轄權的前提下,未來將決定中長期停留在東亞海域,其意圖頗值得進一步分析:

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微乎其微   

從美國在2018年9月30日中美在南海發生兩軍軍艦距離僅41公尺,雙方軍事部門便開始有了更為積極的「危機管控」,雖然美國國安會顧問波頓(John Bolton)一句美軍將適用「交戰規則」(ROE),但要啟動中美兩軍的ROE也非易事,主要是兩軍早已建構熱線與相關避險機制,在中國無法取得產業關鍵技術下,隱忍讓步是必然的;軍事上亦同,在羽翼未豐下,與美軍開戰,中國將面臨俄羅斯的趁機「勒索」,印度進犯邊境,北韓蠢蠢欲動,越南也可能趁機出兵強取南沙中國佔領的島礁與西沙群島,由於重兵部署在中國東南沿海,中國境內的新疆、西藏都將趁機發生分裂運動,使得中國將面臨瓦解的命運,因此,即使有某些激進的解放軍成員不斷對美國採取挑釁的言語,但中美兩國決策者綜觀全局,的確有試圖讓雙方避免進入「修昔底德的陷阱」的意圖。

除了自由航行,美國仍要有應對中國海權擴張方法

中美軍事衝突微乎其微,但中國在南海不斷擴張勢力是事實,美國的自由航行也無法阻擋其在南沙吹沙填海、軍事部署以及擴張海權的行動,特別是2018年3月中國將「中國海警局」納入中央軍委會武警系統下,從編制上觀之,更加凸顯了軍事企圖,而各國海巡的方向是朝向海上秩序維護,打擊非法行為的目標而籌建,路線上的差異性也可能造成未來在執法層面上的誤解。即使東南亞國家也提出,將適用各國海軍的「海上相遇規則」(CUES)一同適用在海巡船艦上,但目前為止也沒有一份官方文件正式,將CUES正式適用在海巡上,至於各國的海巡船,本業原本就不是在競逐海權,而是維護自身管轄海域的權益,跨國共同打擊犯罪更應該是優先考量,美國海巡船的到來,也揭示將展開下一階段美國在南海行動中的靈活性。

中國在南海不斷擴張勢力是事實,美國的自由航行也無法阻擋其在南沙吹沙填海、軍事部署以及擴張海權的行動。(圖:網路)

海巡在國際合作中能做甚麼:以台灣為例

2018年12月27日,第三屆「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在東京召開,會後雙方簽署《台日海洋科學合作備忘錄》及《台日走私及非法入出國應處合作備忘錄》兩份文件,其中台日之間有關應對處置走私及非法入出國之全面合作,為此,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向日本海上保安廳業管單位,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向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業管單位,各自提出合作之請求,當中也涉及到犯罪情資的交換。同年的7月,台灣與邦交國馬紹爾群島也共同簽署了《海巡合作協定》,當中包括人員互訪、訓練交流、海難救助、漁業執法、跨國合作打擊犯罪等等,而3月21日出訪帛琉的蔡英文總統,也在帛琉由外交部長與當地國簽署《海巡合作協定》,並同時在帛琉與該國總統雷蒙傑索(Tommy E. Remengesau Jr.)觀看海巡船艦的海上救難演習,現場除了日本媒體關切外,美國對於台灣與帛琉、台灣與馬紹爾群島的任何有關軍事與準軍事關係的建構之認可,也是決定性因素之一。

台美海巡合作有極大空間

台灣海巡人員每年均會派員至「海岸巡防隊」進行海上救難訓練,特別是對於美國「海岸巡防隊」所使用之「搜救優選規劃系統」(Search and Rescue Optimal Planning System, SAROPS)整體系統的熟悉,而台灣海巡署也採購相關設施,雖然沒有正式的機制,但也早已建構台美海上救難的協調機制。SAROPS系統主要由美國「海岸巡防隊」與相關民間公司,以國際海空搜救手冊、美國海岸防衛隊搜救手冊與多年之搜救經驗研發而成,目前已成為「海岸巡防隊」海難搜救任務之系統。美國自2006年啟用SAROPS迄今,從未停止調校,除持續對各項相關內容進行專案研究外,亦不斷依據實際搜救執行經驗,逐步修正系統。至於美國對SAROPS之輸出係由「海岸防衛隊」負責,非委由民間廠商執行,該隊除已有輸出他國之經驗外,並有完整之輸出標準作業程序,包含有完整之研發、訓練體系與輸出流程。此外,美國早已在台灣周邊海域蒐整完整的「環境資料庫」,從搜救的專業角度來看,「環境資料庫」內容越細緻,「資料處理平台」的處理能力也會相對穩定,對資料處理成果(漂流模擬即最佳搜救規劃)效能則會最佳。前述《台日海洋科學合作備忘錄》針對台日在海洋以及其有關大氣、地質、地球物理、生態與環境變遷的學術合作與交流,勢必涉及到蒐整海域的「環境資料庫」,也會對未來台日進行海上搜救合作打下基礎。

多數國家對海巡的定位與角色,都以警察為主,台灣在2000年正式由海巡署接管太平島後,雖然其他國家在海巡或海警能量尚未完全建構下,並未跟進,但台灣試圖降低區域緊張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本報資料照)

太平島不租美軍,不停靠美艦,但停泊美國海巡船艦呢?

由於多數國家對海巡的定位與角色,都以警察為主,台灣在2000年正式由海巡署接管太平島後,雖然其他國家在海巡或海警能量尚未完全建構下,並未跟進,但台灣試圖降低區域緊張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由於各國海巡的身分為警察,警察並不具有軍人的身分,即使在戰爭期間因為海巡編入第二海軍而具有軍人身分,但在平時並不適用相關法規,因此,中國將「中國海警局」併入武警系統而統轄於中央軍委會的管理之下,究竟明智與否,國情不同,見仁見智。但可以確定的是,維護海上秩序、共同打擊犯罪、取締非法捕魚、海上救難的積極作為,的確是南海周邊國家海巡或海警單位要努力的方向。

兩岸也曾在南海進行海上救難合作,2008年11月4日兩岸簽訂《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第7點規定:「雙方積極推動海上搜救、打撈機構的合作,建立搜救聯繫合作機制,共同保障海上航行和人身、財產、環境安全,發生海難事故,雙方應及時通報,並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及時實施救助」。2013年8月30日,「中國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臺灣中華搜救協會」和「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等四個兩岸三地海上救難單位,首次於海南省海口市舉辦「2013年南海聯合搜救桌面演練」。雖然之後兩岸在南海也有一些零星的海上救難合作,但必須透過雙方的搜救協會或搜救中心作為白手套,兩岸海巡與海警官員也無法直接對話,這種停滯情況在2016年民進黨再次取得政權後更加明顯。

不過,由於台灣經略太平島的重心為「人道救援」,再加上採購美國的SAROPS系統,未來菲律賓的海上救難勢必也將採行SAROPS等並接受美國「海岸巡防隊」的訓練,此外,中油與科技部(過去的國科會)長年累月在南沙與東沙進行的海洋科學調查,也形成一套「環境資料庫」,這對海上救難的模擬工作更有與他國合作的籌碼與價值,面對美國「海岸巡防隊」未來將經常性地進入南海海域,人道救援恐成為主要任務,而執行「南援專案」的太平島也的確可以成為台美海上救難合作的重要節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