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回憶探險團》1921.1.30 臺灣人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

所有的權益都是有人犧牲爭取來的!臺灣啟蒙運動遭一次又一次打壓,但隨即累積能量再起,臺灣人意識也跟著一波又一波逐步啟蒙。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探險團》1921.1.30 臺灣人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

1921年1月30日,林獻堂將上有一百七十八位臺灣民眾連署的《臺灣議會請願書》上交日本帝國議會,開啟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序章。自1895年臺灣歸入日本帝國版圖以來,大小規模的武裝抗爭雖然逐漸式微,但隨著教育體制成熟,以新式教育為養分的臺灣青年,漸漸在帝國與殖民地的周旋中嶄露頭角。

1921年開始的臺灣議會請願運動,並非臺灣人首次透過非武裝行動向日本政府表達自主意識,而是六三法撤廢運動轉向的結果。當時人在東京的臺灣留學生,自「帝都」汲取了新的民主思潮,開始關注出生地臺灣的殖民統治。以林呈祿為首的臺灣青年主張,訴求六三法撤廢,等於認同以「同化」為目的的內地延長主義,於是,他們改以殖民地自治為核心價值,依日本帝國憲法要求國家賦予殖民地人民請願權,並要求帝國議會設置殖民地議會。幾經挫折,終於在14年後間接促成了1935年日本政府開放臺灣州、市、街、庄的議員半數民額由民選產生。

回顧「臺灣議會請願運動」進行的1921到1934年,這十四年間臺灣人雖然身處殖民地的弱勢處境,但至少能透過民主方式,向中央政權提出訴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請願運動開始前,林獻堂還多次拜訪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讓我們看見一個運動者發起聯署前還會事先通知執政者,有著溫潤多禮的性格。而田總督多次在日記中反對林獻堂等人的「不穩舉動」,並在會面時「痛論其謬妄,忠告靜思熟慮」發出多次警告。兩年後「治警事件」爆發,爭取臺人權益的知識份子多人遭日本官方逮捕,經過一二審上訴,多數都無罪釋放,罪行最重的則被判刑四個月。

第8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維基共享)第8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維基共享)

所有的權益都是有人犧牲爭取來的!臺灣啟蒙運動遭一次又一次打壓,但隨即累積能量再起,臺灣人意識也跟著一波又一波逐步啟蒙。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也不難理解日本時代臺灣人在殖民體制下矮人一截的苦悶無奈,士紳透過管道與統治者溝通、同時發起各種運動,即使有各種打壓,大致還能在法治的規範下逐步爭取權益。

習慣這種模式的臺灣人,絕對難以想像戰後面對的中華民國政權統治竟是截然不同的光景。1947年二二八事件一發生,各地臺灣仕紳自發性地組織地方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向中央提出地方自治的宣言與要求。相較於日治時期的「嚴正警告」,這次臺灣人民的發聲,換來的是蔣介石下令「祖國」軍隊來臺進行稱為「清鄉」的全島大屠殺;相較於臺灣議會請願運動所引發政治迫害「治警事件」,最重的判決是蔡培火與蔣渭水兩人的四個月徒刑,二二八事件後領銜與國民政府軍溝通交涉的地方仕紳一一被公開處決或人間蒸發,湯德章、王育霖、李瑞漢、陳澄波,一整個世代的臺灣知識份子被大舉消滅。時至今日,臺灣社會民主化一路走來搖搖晃晃,在黨國教育的洗腦下,基本的正義、法治等價值從未被釐清:帶領清鄉密裁的軍人領導在電視上大放厥詞、逼人自焚殉道的警察當上市長、下令屠殺異己、擅自竄改判決書的國家元首可以坐擁紀念堂。一切不正義的作為都能依「奉命行事」、「依法行政」、「大局為重」等話術美化開脫。

圖片輯自:周婉窈,《少年臺灣史》,頁219。臺北市,玉山社,2014。圖片輯自:周婉窈,《少年臺灣史》,頁219。臺北市,玉山社,2014。

長期以來日本時代種種遭戰後中華民國政權刻意醜化甚至抹去,為的是避免在兩相對照下凸顯其為極端落後及文化素養低落外來中國政權的血淋淋事實,以免統治基礎動搖。理解日本時代的真實樣貌,我們才能了解那個時代的臺灣人經歷了什麼,日治並不如黨國宣傳的一無可取,但也並非完美天堂,日本的治理能力遠在中國之上,也不代表臺灣就該被日本統治。我們應努力找回記憶、找回自己,參考前人治理值得參考之處,成為壯大臺灣的養分,畢竟自己的權益終究還是只能靠自己去爭取捍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回憶探險團 1921.1.30 臺灣人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