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薇拉夫人的國際關係料理藝術》從「印度文化」理解日本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

印度這個古老的文明體,需要西方的先進的技術;日本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文明體則需要精神發展與心理深度。即使印度與日本有著不同文明的差異性及地緣環境,近鄰的韓國與中國還遠不及印度與日本,理解兩國關係就從印度文明開始。

黃惠華

2018年10月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訪問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位於山梨縣鳴澤村的自家別墅接待莫迪並舉辦晚宴。莫迪為此特地在自己的推特(Twitter)上發文感謝安倍寫道:

「非常感謝首相@AbeShinzo在他家中的熱情款待,我感到十分榮幸。安倍首相還教我如何用筷子以日本的方式吃飯!」

莫迪表示,「印度和日本的合作關係已經發生根本改變,強化特別戰略全球合作夥伴關係…」。

10月底,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位於山梨縣鳴澤村的自家別墅接待莫迪並舉辦晚宴。(AP)

印度這個古老的文明體,需要西方的先進的技術;日本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文明體則需要精神發展與心理深度。即使印度與日本有著不同文明的差異性及地緣環境,近鄰的韓國與中國還遠不及印度與日本,理解兩國關係從哪裡開始?

就從印度文明開始。

印度是最古老的東方文明之一,印度文化與宗教密不可分。佛陀時期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篤信佛教並大力宣揚佛法,佛教成為印度全國性的宗教,阿育王渴望用「正義」征服整個世界,為此還派遣傳教團出國傳播佛陀教義真理及阿育王的理念與信仰。阿育王認為,透過樹立正義統治的榜樣,能夠讓其鄰國相信新政策的優點,從而在整個文明世界中獲得道德上的首要地位。阿育王宣揚佛教政策不但深植亞洲國家的文明甚深,更是形塑造日本文化獨特性最大的貢獻。

古代印度藝術如舞蹈、寺廟建築、雕塑、軍事建築、繪畫、音樂都有濃厚的宗教基礎。而印度與日本的藝術展現不但具有東方文明的藝術文化元素,都是透過類似歷史發展及佛教傳播而有所連結,影響兩國中世紀時期新藝術的展現,其藝術特徵主要是寫實主義、對人與自然環境關係,強調情感強度,這些元素在印度雕塑作品及日本寺廟禪寺與建築景觀造景得以展現,日本雕塑史也與佛教有關,日本傳統的雕塑通常都具有佛教宗教概念(菩薩)的雕像,例如位在日本長野市的善光寺,善光寺創建於7世紀,裡頭供奉著日本最古老的木雕佛像,最為著名。另外,印度獨特的致敬禮儀文化"Namaste"這是印度的民族特色,觀察莫迪抵達日本下飛機時的第一個動作,雙手合掌,擺出Namaste的動作,便是向日本致意之意。

印度宗教哲學強調實用性,印度哲學與西方不同,與宗教牢不可破是主要的特點。印度哲學家斯裡奧羅賓多(Sri Aurobindo Ghose)曾說:「哲學是對事物基本真理的智力追求,宗教是企圖在人類靈魂中創造真理。沒有宗教的哲學只有偏見與蒙昧主義,沒有宗教精神的哲學是荒蕪」。在梵語之中,哲學體係被稱為Darshan(觀察、沉思)是智慧與精神視野,西元前一千年初期,哲學以宗教教義的形式呈現,哲學目的是實踐自己精神行動的指南。在西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哲學逐漸失去與生活聯繫,不再是種生活方式,而成為一種抽象資產。在東方,特別是在印度,哲學則是在理性與神秘主義,傳統與創新之間保持平衡。

印度獨特的致敬禮儀文化"Namaste"是印度的民族特色,觀察莫迪抵達日本下飛機時的第一個動作,雙手合掌,擺出Namaste的動作,便是向日本致意之意。(Bloomberg)

奧義書(西元前八至六世紀)哲學分為學習與理解:一個人的自我,超越知識與更高精神現實,也就是婆羅門。洞察力手段是批判、冥想與研究。在吠陀早期的文本中,婆羅門的假設已經是一種批判與反思。奧義書對幸福性質與程度研究及最高幸福與最高精神現實的結論表示,世界絕不是物質力量的作品;唯一的現實是婆羅門,所有形式的存在都來自婆羅門。

莫迪希望與日本共同研發以人工智慧為主的最尖端技術,促進印度資訊技術人才到日本企業就職,加強數位領域合作等。日本擁有的高科技是印度所欠缺部分。科學作為文明的一部分,科學需要進步技術,大量的時間與經費進行研究生產更多有用知識。雖然推動社會進步並非來自於科學本身,但卻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一個科學哲學需要的是運用科學產生知識,而不再是神祕主義。印度面臨的現實世界,需要憑藉其精確的科學與先進的技術從事新的任務,需要尋找新的方法。擁有5000年的宗教、藝術與科學哲學的印度文明體,如何與現實結合,這是當代印度政治家、哲學家、藝術家與作家必須思考的課題,印度文化未來發展的方向取決於是否能夠與其他文明體和諧、創造性解決印度國家發展問題。

宗教與飲食文化

印度料理是古老飲食文化之一,西元前3000年左右,來自北方的雅利安部落入侵印度並定居在今天巴基斯坦印度河谷周邊,創造了許多由具有豐富文化的文明,奠定了印度素食飲食基礎。據歷史學家證實馬其頓帝國時期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時出現了佛教。根據佛教教義強調人與動物只是肉體不一樣,都有生命與靈魂,這就是為什麼佛教信徒信仰素食主義原因之一。

由於雅利安信仰傳統不食用肉類,只接受動物產品中奶類,複雜文化也創造了阿育吠陀飲食文化,所謂阿育吠陀意思是指「生命的知識」,強調香料入菜可兼顧美味與健康,大量使用香料、草藥、豆類、蔬菜、水果及奶類等。阿育吠陀為印度教佛教傳統醫學,強調香料有助於保存食物,每種香料都具有影響治療功效,香料有利於身體健康,其中香菜、荳蔻、肉桂、等最為普遍。

莫迪希望與日本共同研發以人工智慧為主的最尖端技術,促進印度資訊技術人才到日本企業就職,加強數位領域合作等。(EPA)

阿育王統治期間,佛教成為官方宗教,法律強制實行素食主義,但在印度最後一個王朝笈多王朝(Gupta Empire)終結之後,匈奴人與阿拉伯人統治印度,改變了印度人飲食習慣,阿拉伯人帶來的肉類與辛辣素食醬料相結合,就是印度咖哩來源,兩種不同的飲食文化融合形成當代的印度飲食文化。之後,印度歷經了葡萄牙人、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帶來了飲茶、喝湯的習慣,印度菜成為世界上最多樣化的飲食文化之一。

一般印度人習慣用手吃飯,用麵包當餐具使用,這也難怪莫迪會特別強調,安倍教會他使用筷子吃飯,同時凸顯日本與印度的飲食文化的差異,日本料理的基礎為米飯,強調食物的季節性及食材的質量,日本人使用米飯烹飪各種各樣的菜餚,調味醬汁與製作酒類(清酒,燒酒等)。日本飲食強調原味表現,例如魚類,魚類是日本最主要的食材,通常製成生魚片,或者搭配壽司食用,沒有過度的調味與香料是日本飲食藝術的展現。

煮一道獨一無二的印度料理晚餐

在印度境內有許多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與傳統,素食是印度飲食的基礎,除了宗教因素之外,印度的氣候條件不利於肉類長期保存,信奉印度教者不吃牛肉,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不吃豬肉,素食者則不吃洋蔥、大蒜、番茄、甜菜等蔬菜,因為這些蔬菜類似血液的顏色,種種因素制約印度飲食文化。事實上,印度菜不但具有神秘色彩,就像印度這個國家一樣獨特且古老,但距離一點也不遙遠,在家也可以烹煮出自己的印度晚餐:

印度香辣牛肉

印度香辣牛肉。(圖:https://reurl.cc/r1N4Z)

準備材料:

1. 橄欖油 125ml

2. 牛肉 400克

3. 洋蔥1個

4. 大蒜2瓣切碎

5. 小茴香、香菜、薑黃、黑胡椒粉、辣椒粉各一茶匙

6. 薑末與肉桂粉1/2茶匙

7. 丁香少許與3個荳蔻豆莢

8. 優酪乳25克

9. 醋1湯匙

10. 鹽與糖各一小匙

11. 番茄200克

12. 水

準備工作:

1. 肉切成小塊,中火煎至金黃色,攪拌後將牛肉呈起放在盤子上。

2. 將切好的洋蔥與大蒜放入鍋中,用小火炒至軟,加香料炒1分鐘出味道。

3. 把肉放回鍋中拌炒。 4. 加入切碎的番茄,放入鍋中煮沸,加入優酪乳、醋、鹽及糖煮沸,蓋上鍋蓋燉煮1.5小時,完成。

食譜來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